《趙老師說故事之五》媽,我怎麼讓你那麼久? 讀後心得
很多人都知道孝順這兩個字,但是往往都只有內心行孝,但是就沒有順了,所以如何能達到真正的孝順,我想這應該是做兒女我們的更應該去學習的一門功課.其實我也一只在想這個問題,自從我叛逆期過後,我就一只不斷在想這些問題了.我會從很多種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孝順這件事情,而我最常用的方法則是我把我自己也當作是別人的父母親,我用一些父母親的觀點來看我現在對於父母親的行為是不是有達到孝順這件事,但顯然的其實很不夠.我認為人有時候很卑微,有時候無法接受自己想法以外的構思時就會開始出現煩躁的現象,也就會開始反抗父母說的話,這時我們就是不順從父母親的意思,自然的在這來來往往負面的情緒中會造成了感情上出現了不對稱.所以當我們親子之間出現了這種不對稱的關係時,誤會就也會跟著出現,然後接著誤會越來越大也就造成了不信任,接個就出現了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於孝順這方面也必須很講究,因為當誤會出現了,就不會了解父母親的想法在哪裡?然後也就會出現跟這篇一樣的情況出現,所以我們在這個人生之中,孝順必須是要看得非常嚴肅的一件事情,當然我們也可以把父母親當作哥們姊妹們一樣去行孝.其實孝順的方法真的有太多種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種孝順的方式,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父母親在想什麼,而在父母親面前絕對不可以有太多的個人主觀意識太深太濃厚,絕對是要以父母親的想法為主而去一起思考一件事情,也絕對不適用我行我素這種態度.當然有良好的態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環.當然我們也要好好的珍惜與父母親當下的互動,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重要的時刻,每一通父母親打來的電話都是重點中的重點,比起其他人來說我們更要去珍惜的,當然我們很多人也都知道我們必須要這樣做,可是有時候還是沒辦法如此,我想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我們不夠了解父母親他們的想法,所以在此我做個結論,必須要孝順的先決條件也就是必須要了解父母親的想法,這樣如此才能把孝順做得更完美.
** 本文評定為 佳作
趙老師評語:
用心撰寫,但在條理性分析方面則有待努力,段落一定要分明,否則內容會太過雜亂,
用心程度值得肯定, 希望你能再接再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