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沈家楨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沈家楨口述  
                        王沈醒園記錄



「鏡蠟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紐約華美協進社講「學佛緣由」。當時我用了一個明鏡和蠟的比喻,我說:「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來具有的,然而多生以來,卻為貪瞋 痴無明所覆蓋,以致忘卻本來面目,顛倒虛妄,脫不出生死輪迴。這好比一面原本淨澈的鏡子,被塗上層層厚蠟,把光明遮蓋了。


我用這個譬喻說了幾個例子,來看世上的人,結論都不能將蠟消除。於是有人問我說:
「你說明鏡和蠟的譬喻雖然不錯,可是說來說去,似乎沒有人可以將蠟消除,您能不能教我們一個迅速除去蠟的方法?」
當時我的回答是:
「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還未找出適當的方法。」 八年後的今天,我很開心在這裡向各位報告,我現在有一個方法,可以介紹給各位。諸位儘管依舊修淨土,或修禪、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時間依照我介紹的方法去修就會逐漸將鏡面的蠟熔化;不但蠟可以熔化,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所謂明鏡也是蠟做的,也一併熔化無餘。


什麼方法呢?──每日持續念頌《金剛經》
現在且讓我將這段因緣向各位一敘。


        發願每日持誦《金剛經》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莊嚴寺正舉辦佛學夏令營,當天下午我有兩小時的課, 那時內人居和如病況不輕,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堅持要我去講。我趕去講了一個多小時後,匆匆趕回。和如情況如常,並無什麼不妥。夜間十一時許,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圍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靠近她,並示意伸出雙手互握,她張目注視著 我,我輕聲問她,是不是什麼地方痛?她表示沒有。我微笑地看著她,並緊握著她的雙手。忽然間,我覺得她的眼珠不動了,且微微張著口,我聽到輕微的「浦」的一聲,一下子什麼都靜止了。
全家抑制悲傷,同聲念阿彌陀佛,和如自己緩緩地閉上口眼。我左手握著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時。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換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見佛檯上擺著一本《金剛經》,這是和如十八年來,每天早課必誦的經本,當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繼續替和如做她的晨課,每天誦《金剛經》。


此後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讀《金剛經》的各家註解,或自己思考經義,至少半個小時,至今從未間斷,自覺所得益處遠超過以往四十餘年,斷斷續續地念經看註。



《金剛經》實在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剛經》,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多年來,我曾幾次看過人們辭世的情形,彌留之際總是痛苦的!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須靠止痛劑來減輕身體的痛苦。但止痛劑用多了,會使神志不清,陷於昏迷狀態。和如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擔心到後期,她會承受不了那種刻骨椎心之痛,可是她沒有!在去世的前兩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藥,連一粒安眠藥也不須要,她的頭腦完全清醒,八個小時後為她換衣服時,身軀柔軟,膚色如常,就像入睡一 樣。


    這種現象,是許多親友所共睹的。她走得如此的安祥自在,是許多學佛修行人所嚮往,而不易獲得的往生善果。我極為羨慕。十八年來,她每天誦念《金剛 經》,真可謂「功不唐捐」啊!




           怎樣念《金剛經》

現在我想貢獻各位一些怎樣念《金剛經》的方法。我覺得念《金剛經》,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為什麼說老少皆宜呢?年紀漸老,行動不便,外出聽經聞 法,不易隨心所欲;再則佛教經典太難懂,法門又多,明師難求,缺乏經常指導, 不知如何修行。《金剛經》譯文流暢易讀,一本在手,已夠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為什麼說小大由之呢?因為《金剛經》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 或其中幾句,經中不是常說「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幾句經文,仔細尋釋經 義,實在是意趣無窮哩!今天想介紹給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對我們而言,這三小段已是《金剛經》 的精華了。第一段是佛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在這段中,佛說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句 「眾生之類」就是指凡眾緣和合而生的都是眾生。



第二小段,佛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從現代科學理論,宇宙萬物最後的本質都是「能」,然則我皆令入涅槃而滅度之,不但眾生滅度,我也滅度。換句話說,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 既然一切都是能,還有什麼人我眾生之分?這就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正因為眾生都是「能」,本來就是不生不滅,如此那有眾生得滅度?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是佛所教的大行。這幾 句話含義極豐富,布施有有相布施、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謂的人天小果。無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虛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 《金剛經》所著重的是無相布施。通常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其實不只是以外在為施捨對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還可以有更深入,更廣泛的布施意義。如六波羅密中布施捨貪,持戒捨瞋、貪、放逸,忍辱捨瞋,精進捨懈怠,禪定捨散亂,般若捨兩邊空、有見。捨就是布施,波羅密多就是於法行無所住,亦即 對萬法的表相不起執著。各位,要知道煩惱及貪瞋痴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於法無所住實是大行的中心。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