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謂「人間佛教」(02)?
何謂「人間佛教」(02)?
人間佛教是一個時代的自然產物,它是佛教為未來眾生所開出的救生艇,是佛教為普羅大眾所標舉出來的救命指南。「人間佛教」儼然已經成了「現代」、「文明」、「進步」、「實用」的代名詞。
佛教,如果我們把它分為傳統的、現代的,傳統的佛教發源於印度,後來隨著時空推移而分布到世界各地;在流傳、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每個地方的地理環境、氣候、文化、風俗、習慣都不同,因此形成各具當地特色的佛教,這是很自然的發展,無可厚非。只是傳統佛教早已走了樣,我們自然不能固守傳統,不可抱殘守缺,而應該順應現代的社會、現代的文明、現代的思想潮流,發展出適應現代人需要的現代化佛教;如此才能把過去諸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的教化,以現代人熟悉、樂意接受的方式,揭櫫於大眾。所以,人間佛教就是現代化的佛教,所謂「現代化」,含有進步、迎新、適應、向上之意。人間佛教雖然積極走上「現代化」,但並不是完全否定傳統,而是要把傳統與現代加以融和。
傳統佛教的佛法義理,諸如緣起、中道、無常、因果等,這是人生的真理,從釋迦牟尼佛宣說至今未曾更改,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但是佛教隨著時空的推移,有些儀式、規矩、制度,都需要隨著時代而進步。所以我曾提出「教義是傳統的,方法是現代的;思想是出世的,事業是入世的;生活是保守的,弘法是進步的;戒律是原始的,對社會入世是現代的」,以此做為傳統與現代融和的原則。
我個人從小就是受傳統的叢林教育,我到現在八十餘高齡,仍然過著傳統的佛教生活。例如,吃飯一粥一菜,我甘之如飴;睡覺一方榻榻米之地,我也安之如素;傳統的叢林生活,所謂「衣單兩斤半,洗臉兩把半」,我都能照做。只是佛教不是我一個人的,是眾生的,不能以個人習慣去要求大家照做,所以我有傳統的本質,但有現代人間佛教的性格。例如,我五音不全,不會唱歌,但我一直提倡用梵唄唱誦弘法、用歌唱音樂傳教,因為佛教不是為我個人而有,而是為眾生需要。尤其佛法是要帶給人歡喜的,有歡喜才會有法喜,因此儘管直到現在,我個人的生活以簡樸為樂,我喜歡清貧淡泊,但遇到信徒上山,我要有豐盛的素齋,要有好的供養,因為正常的吃是生活所必要的,何必一定要用苦行來要求別人呢?甚至我個人可以不要金錢,但不能要求在家信眾跟著一樣不要錢,因為他們要養老,要醫護,要家用,要結緣,如果要求大家都不要錢,以後生活怎麼辦呢?即使要修道,沒有淨財、資糧,又如何能安心呢?所以適當的「擁有」,是佛教需要給信徒的觀念。
過去的佛教就是因為太過於偏重出世思想,不但把世間說成「苦空無常」,尤其講到金錢都是「黃金是毒蛇」,講到夫妻都是「不是冤家不聚頭」,講到兒女都是「一群討債鬼」。因為傳統佛教過分否定人生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家庭、眷屬、感情、名位等,造成佛教與生活脫節,甚至充滿消極遁世的思想而遭人詬病。所以我提倡人間佛教,我認為佛法不能悖離世間的生活,不必什麼都要否定,只要合乎正業、正命的財富,反而應該鼓勵人多多賺取淨財;甚至對於夫妻、兒女,既然有緣成為眷屬,就要好好教育成才,就應該彼此互敬互愛。
我曾在「如何建設人間佛教」這篇文章中,明白指出,人間佛教所要建設的是「生活樂趣、財富豐足、眷屬和敬、慈悲道德、大乘普濟、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我覺得人間佛教一方面要隨順現實人生的需要,不否定世俗生活對物質、感情的追求,繼而再用佛法引導大家進一步充實心靈的生活、擴大精神的世界,讓人懂得「外財固然好,內財更微妙」,讓人過著「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的佛化生活。
當人心經過佛法的薰陶,把追逐五欲六塵的染污欲,轉化為欣慕解脫自在的善法欲;把自私小我的情愛,昇華為人我一如的慈悲大愛,這種「淨化的」、「善美的」佛性之顯發,當下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這才是人間佛教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因此,人間佛教不能離開人間,不能脫離生活;人間佛教更不是空談理論,還要有具體的實踐之道,所以我提出「佛教人間化,人間佛法化,佛法生活化,生活信仰化,信仰理智化」,以此作為人間佛教的落實之道。也就是說,人間佛教不能離開人間,否則即不名為人間佛教;但是我們也不能把佛教當成學術來研究,而是要把「佛學」變為「佛法」,要把「理論」變成「實踐」,透過實踐與體證,把佛法內化為人生的智慧,變成指引人生方向的信仰,有了這種合乎理智的信仰,人生才能圓滿完成,這就是佛陀降誕人間「示教利喜」的本懷。
所謂人間佛教,要從山林走上社會,要從寺院走進家庭,要從僧眾擴及到信眾,要從玄談而到重視生活服務。也就是說,人間佛教是「現實重於玄談,社會重於山林,大眾重於個人,利他重於自利」,人間佛教主張,每個人不但要時時開發自己的真如佛性,以求自度;而且要念念開發社會的福慧淨財,以期度他。所以我提出「發心與發展」,以及「自覺與行佛」,作為人間佛教實踐與修行的法門。
所謂「發心」,就是希望人人「發慈悲心,怨親平等;發增上心,定慧等持;發同體心,人我一如;發菩提心,自在圓滿。」所謂「發展」,就是由個人及於社會,大家共同來「發展人性的真善美好,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發展人際的和樂愛敬,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發心,就是自覺;發展,就能行佛。一般佛教修行的目標,都是為了解脫生死,達到圓滿涅槃的境界;人間佛教則更進一步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奉獻。
因此,什麼是人間佛教?
簡而要之的說,人間佛教就是要把佛陀對人間的開示教化,落實在生活裡,透過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增加人生的幸福、安樂與美好。所以凡是人需要的、人能實踐的,而且實踐之後能讓人獲得自在解脫、安樂富有的,就是人間佛教。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