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之基本概念與評估要則

開放式關係之基本概念與評估要則
開放式關係之反思


你適合開放式關係嗎?
開放式關係可能挑戰?



一、什麼是開放式關係?

  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是指伴侶之間經過協商和彼此同意後,允許雙方或其中一方與伴侶之外的其他人發展情感或性關係的親密關係模式。相較於傳統的單一伴侶制(monogamy),開放式關係的本質在於更具彈性和自由,但同時也需要明確的界限和充分的溝通來維持彼此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在這個感情關係型態越來越多元的時代,「開放式關係」這個詞彙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討論中。簡單來說,開放式關係是指伴侶雙方在互相同意的情況下,允許對方與其他人發展情感或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就像是兩個人一起訂立了一份特別的感情契約。這份契約不是要限制彼此,而是要在更開放的基礎上,建立起更深層的信任與理解。




    • 每對伴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適合的相處方式。什麼是開放式關係?


    • 開放式關係有哪些類型?
    • 開放式關係與傳統關係的重要區別


二、開放式關係的類型

  開放式關係類型並非彼此截然劃分,而是涵蓋了非一對一關係的光譜。


開放式關係有哪些類型?
開放式關係並非只有單一模式。
有些人選擇只開放身體親密關係,有些則允許發展情感連結。
就像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開放式關係的形式也可以很多元:
  • 允許與多人建立深度情感連結:這種形式需要較強的情緒管理能力,因為要平衡多重關係中的各種需求。彼此可以和其他人發展感情,前提是要坦誠相對,並遵守共同訂立的界限。
  • 純身體關係開放:維持主要情感關係的專一,有些伴侶選擇只開放身體親密關係,但情感上保持專一。約定可以和其他人有身體接觸,但不發展感情,每次約會都要告知對方。

(一)情感開放型:
允許伴侶在情感上與他人親密,可能產生浪漫情感,但不一定發展性關係。

(二)性開放

允許伴侶在性方面與其他人互動,但約定不能發展出浪漫或深入的情感關係。

(三)完全開放

允許伴侶在性和情感上皆可與他人互動,沒有明確限制,但需要雙方同意且坦誠。

(四)多重伴侶

指一個人同時與多位對象建立浪漫和/或性關係,且彼此知情同意。

(五)開放式婚姻
/開放式關係:
通常是一對主要伴侶在維持彼此情感承諾的同時,同意彼此可以與他人發生性關係。

(六)單邊開放關係

指僅一方伴侶與他人發生關係,而另一方維持單一伴侶制。在這種情境下,兩人感情上仍以彼此為主,但性上不是獨佔的。

那些人不適合開放式關係?

1. 如果你是對感情忠貞、專一有強烈要求者;
2. 較缺乏安全感、易嫉妒且難以調節負面情緒者;
3. 不擅長或抗拒清楚且誠實溝通的人;
4. 深受傳統價值觀或宗教道德束縛者,都比較難進入開放式關係。


不同伴侶可能採取混合或獨特的協議,例如,有些伴侶可能同意彼此各自約會他人,但不允許發展長期感情;有些則採用**「不問不說」的默契來避免細節引發情緒。

四、何種關係狀態會考慮開放式關係?

(一) 個人特質與價值觀:
1. 重視自主性與自由:
喜歡保有個人空間和自我探索的機會,不願受到過多拘束或壓抑。認為愛不必受制於單一對象,不希望受到主流規範的束縛。

2. 性或情感需求多樣化:
認為單一伴侶難以滿足自身全部的情感或性需求,且能夠坦然接受自身這樣的需求而非壓抑。

3. 好奇且開放的態度:
對不同關係型態抱持探索與好奇心態,願意嘗試各種可能性,並且願意承擔伴隨而來的風險。


(二) 關係與情境因素:

1.遠距離或分離關係:伴侶間長期處於遠距離,經由協商決定開放雙方與其他人互動,以滿足情感或生理需求。

2.伴侶的性驅力或情感需求不匹配:一方需求明顯高於另一方,為避免壓抑或不滿,雙方同意透過開放式關係尋找平衡。

3.經歷過嚴重傷害或失望的單一關係:
曾因忠誠或專一關係受到背叛或失望,認為誠實且公開的開放式關係反而能避免不忠所帶來的傷害。


五、開放式關係特點:

(一)同意與協商:雙方皆清楚且同意開放的界線。

(二)誠實與透明度:雙方之間經常保持開放且誠實的溝通,包含自己的情感、需求與界限。

(三)自由與自主性:允許伴侶擁有更多的自主性與個人空間。

(四)定期檢視與溝通:因為開放式關係的需求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伴侶需要定期檢視自己的狀態並重新溝通。

六、常見迷思與誤解
開放式關係總會遇到一些誤解。幾個最常見的迷思:
1.開放式關係就是不負責任:
真正健康的開放式關係需要更多的責任感和自制力。每個決定都需要深思熟慮,每個行動都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這需要比傳統關係投入更多的心力去經營。


2.選擇開放式關係就是不夠愛對方:
這個觀念完全是誤解。選擇開放式關係的伴侶往往有著深厚的信任基礎,他們選擇用更開放的方式來定義和實踐愛。就像有些父母會給孩子更多自由,不代表他們愛孩子比較少。


3.開放式關係是一種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的關係模式。
它不是傳統關係的替代品,而是眾多感情選項中的一種可能。
重要的是,沒有哪種關係模式是絕對正確的,關鍵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七、開放式關係在社會上所面對的可能挑戰

(一)嫉妒與不安:
嫉妒往往是開放式關係中首先被提起的挑戰。即使伴侶事前同意彼此可以有其他對象,當真的看到對方投入他人懷抱時,依然可能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嫉妒的根源通常是對失去的恐懼,例如害怕伴侶更愛別人、自己被取代等。

(二)界限的模糊或改變:
開放式關係極為強調信任。伴侶必須信任彼此會遵守共同訂立的規範,例如安全性行為措施、誠實告知新對象等。如果沒有信任基礎,開放式關係可能立刻瓦解。在開放式關係中,邊界議題複雜且容易模糊。

每對伴侶可能有不同協議:
例如哪些性行為可以、情感投入到什麼程度、能不能過夜、要不要告知細節等等,如果邊界沒有明確談妥,一方可能認為無傷大雅的舉動,另一方卻視為背叛,導致衝突。許多情侶在開放關係的實踐中,會不斷調整和重新協商這些邊界。缺乏清晰的共識或對邊界的尊重,會動搖彼此信任。

(三)溝通壓力:
開放式關係需要伴侶之間具備高度的坦誠和同理心,持續不斷地對話,畢竟雙方要討論哪些規則、分享或不分享哪些訊息、如何表達吃醋或不安等,都離不開深入的溝通。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談論自己的嫉妒、性需求或對第三者的感受是困難的,例如,一方也許悶著不說,表面同意其實心裡難受,久而久之造成爆發性的衝突。伴侶需要定期核對彼此的感受、是否有新的擔憂,必要時重新調整規則。

(四)誤解與社會壓力:
除了內部的情緒功課,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還面臨來自外界的壓力與偏見。主流文化長期以來視一夫一妻為「正常」且道德的關係模式,那些選擇非傳統路線的人經常被貼上不道德、放蕩不羈、不夠愛對方等負面標籤。

對自己的好不是奢侈而是種生活照顧,設法在生活中去找出能讓你心裡的平靜與力量之元素或是資源..............



八、是否適合開放式關係之反思與評估要則
五項自我提問

提問一:我如何看待並處理失控感?
開放式關係意味著要放下某種程度的控制慾。
有一些剛踏入開放式關係的人,有時總是忍不住查看伴侶的手機,這可能表示她還沒準備好面對這種關係模式。
學會接受不確定性,是很重要的心理準備。


提問二:我能坦誠表達自己的需求和界限嗎?
這不僅是說出來那麼簡單。
舉個例子,當伴侶詢問是否可以過夜在其他人家時,你需要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界限,而不是強顏歡笑說「都可以」。


提問三:我準備好聆聽伴侶的想法和感受了嗎?
聆聽不只是聽見對方的話,而是要真正理解並接納對方的感受。
比如說,當伴侶分享與其他人約會的經驗時,你是否能以開放的心態傾聽,而不是立刻進入防衛狀態?


提問四: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經營多重關係嗎?
開放式關係需要投入額外的時間和心力。
就像小明發現自己在工作、主要關係和其他連結之間疲於奔命,這就是一個重要的警訊。
要誠實評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分配能力。


提問五:我準備好面對社會壓力了嗎?
在現今社會,選擇開放式關係可能面臨不理解或批評。
需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面對這些壓力,以及如何處理家人朋友的反應。



開放式關係評估要則

(一)探索自身需求與動機
思考是目前的關係遇到困難,還是單一伴侶無法滿足需要,如果關係遇到困難,是否已充分溝通嘗試解決?評估自我的動機,你想嘗試開放關係是基於真正的個人需求,還是為了配合伴侶?思考你追求的是新鮮感、性刺激,還是深刻情感連結?


(二)評估內在安全感與情緒穩定度
當嫉妒感出現時,你是否能清楚表達而非壓抑,並與伴侶健康地討論?你是否有足夠的內在穩定性和安全感,若伴侶表現出對其他人的興趣,你能否保持自我價值的穩定,不致於感到受威脅?


(三)評估伴侶間溝通能力與坦誠度
當遇到困難時,你能否主動、清晰且真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界限?你是否願意並有能力承受伴侶坦率表達的真實感受?遇到衝突時能平靜有效的溝通,積極尋求解決方法。


(四)開放式關係需設定明確的停損點


在開放式關係中,設定停損點就像是為感情投資設定風險管理機制。包括:
  • 定期檢查時間:約定固定時間討論關係狀況
  • 緊急狀況:設定哪些狀況需要立即停止或調整
  • 退場機制:如果需要結束開放式關係,如何優雅地轉換回去


Conclusion

良好的溝通是開放式關係的基礎,它需要耐心、同理心,以及持續的練習和調整。
每對伴侶都是獨特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