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與排斥 心得
人與人的相處中,為何會有人際關係好的人和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之間的差別呢?
相信大家都有過,在一個班級裡總分了很多小團體的經驗吧!
傳聞中的A與B總是不和,所以A和B的好友也總是處在對立的狀況裡,
就如同『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
一樣都是加柴,為何火總是先向乾燥柴的一方燒去呢?
因為火認為乾柴才是它的同類;
一樣都是平地,為何水總是先聚集在低窪的地區呢?
因為水認為低窪處才是它的同類,這就是物從其類的看法。
一個人不能一昧的只學習單方面的吸收或者是排斥,
應該同步學習,同時擁有吸收與排斥的能力。
若在路上遇到了異國的傳教士,別急著閃開,因為經過了解後才會知道,
他們所謂的『神』其實相對於我們心目中的『佛』,
不必去思考祂們是否真的存在著,當人們覺得無助困惑時,
祂們確實撫慰了人們的心,也給予我們精神上的依賴,這是『 吸收 』。
若遇到了心懷不軌的人,前來搭訕或做出侵犯我們身體自主權的事,
不能姑息忍耐,應該勇於拒絕,這是『 排斥 』。
簡單來說:得吸取好的行為、知識等,排斥壞的行為、惡習等。
懂得活用吸收與排斥的人,能在險境中化險為夷,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