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從歷代偉人都可看出端睨--成功沒有一定法則可依循,不過我們卻能夠從失敗中學習到許多心得。像沙克博士發明了天花疫苗,現在則致力於研判愛滋病HIV病毒疫苗。他說他百分之九十八的時間是用來記錄失敗的實驗; 而卡納利也承認,必勝客的成功要歸因於他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在奧克拉荷馬的分店失敗後,他學會了地點店面裝潢的重要性;在紐約的銷售失敗後,他研發出了另一中硬皮的比薩餅。當地方風味的比薩餅在市場出現後,他又向大眾介紹芝加哥風味的比薩餅。 每失敗一次,就離成功更近了些。偉大的失敗與出色的成功一樣有價值。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他說:「在我的人生字典裡,永遠沒有失敗一詞,因為每一次失敗是我彌補某種不足的一次機會。」每失敗一次,就離成功更近了些。發明大王愛迪生也說:「我才不會沮喪,因為每一次錯誤的嘗試都會把我往前更推進一步。」當他還不知道什麼是正確時,最少他已經學習到:什麼是錯誤的。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把失敗用數學來看好蠻好玩的,在此貼出來分享--失敗越多相對成功的次數也就越多。失敗十次的成功機率,是失敗五次的二倍。而如果你失敗二十次,成功的機會則又會加倍。 失敗越多相對成功的次數也就越多。是的,如果沒有前面一次又一次失敗,哪有後面的成功。 IBM的創建者湯瑪士‧J‧華生爵士說得好:「你想成功嗎?好,把失敗的可能性乘以二,成功就在失敗的遠端。」失敗就好像數學的刪除法一樣,為我們將成功路上不可行的因素逐一刪去後,最後勝利便在望。 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往往都容易忽略追求的手段;我相信不懂謙虛的人,就算他驕傲自滿的向人炫耀他的成功,另一波的失敗亦會隨之而來!其實有很多歷史都看的出來--越王勾踐與吳國作戰,把吳國打得大敗,兼併了九夷。勾踐當時南面稱王稱霸,卻召集來眾臣,對他們說:“吳王夫差因為驕傲自滿,不檢點、不改正過失,而導致國破家亡。我要吸取吳國滅亡的教訓,現在宣布一條政令:知道我的過失而不告訴我的人,他就是犯罪,應該被處死。”--這就是身居尊位,而怕不知道自己過失的例子。從前,晉文公重耳與楚國交戰,大勝楚軍。將士們得意胡為,放火焚燒掉楚軍的營壘,大火三天三夜都沒有熄滅。損毀的財物很多。晉文公重耳退朝之後,臉上帶著非常憂慮的神色。侍從們問他:“我軍大勝楚軍,君王您為甚麼面帶憂色呢?”晉文公回答說:“勝利了而不驕傲,而不縱慾胡為,這樣才能獲得長遠的安寧。如今我軍得到勝利,便驕傲自滿,縱慾胡為,這樣便不能久安;我因此而憂慮。”--這就是勝利後、得意時而怕驕傲自滿的例子。
懂得謙虛的人就像海綿一樣吸收率好又多--虛心接受會讓自己的內外在變得充實!加上肩膀扛得起責任,那我相信這才是一個真正受人尊敬之成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