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孫子兵法》: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
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古代經典軍事名著《孫子兵法》,作者孫武(計謀,戰略,軍事,人生智慧,有聲書)。

2022年5月19日,俄烏戰爭期間,一名記者進入一個掩體內,這間地下室原是烏克蘭武裝人員的住所,撤退後有很多私人物品都留了下來,其中就包括一本2000多年前古代兵書《孫子兵法》的英譯文。




孫子兵法原書僅6,045個字,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像兵者,國之大事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兵法的名句都出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戰爭謀略的精髓在於」道要正,術要詭」,這也是中華古代兵學的精髓(計謀,戰略,軍事,人生智慧,有聲書)。


孫子兵法原書13篇,依次是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工篇和用間篇。這13篇聽起來或許有些復雜,不過歸根結底所講的就是4個方面的內容,那就是戰場、訓練、後勤保障、戰術方法這些內容。

#孫子兵法
#人生智慧
#聽書




00:00:00《孫子兵法》簡介

00:01:27  孫武其人

00:02:58  戰爭之道:道要正

00:09:45  戰爭與練兵

00:12:52  戰爭與後勤

00:15:32  戰爭之術:術要詭

00:16:53  孫子兵法的3個爭議

00:19:01  孫子兵法在後世的運用

00:25:07  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GF6k7cjuU&ab_channel=%E5%A4%A9%E5%A4%A9%E8%AE%80%E6%9B%B8%E6%9C%83DailyReading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1: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解說01


2022年5月19日,俄烏戰爭期間,
一名記者進入一個掩體內,這間地下室原是烏克蘭武裝人員的住所,撤退後有很多私人物品都留了下來,
其中就包括一本2000多年前古代兵書《孫子兵法》的英譯文。
今天解讀的書是古代經典軍事名著
《孫子兵法》,作者孫武。
孫子兵法原書僅6,045個字,可以說是字字珠璣,
像兵者,國之大事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些兵法的名句都出自《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戰爭謀略的精髓在於」
道要正,術要詭」,
這也是中華古代兵學的精髓。
孫子兵法原書13篇,依次是
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工篇和用間篇。
這13篇聽起來或許有些復雜,
不過歸根結底所講的就是4個方面的內容,
那就是戰場、訓練、後勤保障、戰術方法這些內容。
講到孫子兵法,就不能不提他的作者孫武了。
孫武其人
孫武其人
據唐代史料記載,孫武生活在春秋時期,
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靠戰功起家的。
他們希望後人能軍功赫赫,光耀門楣。
所以,他們在後代孫武名字裏面放了一個武字。
孫武的父親在齊國做到上卿,
這算是一位高級官員。
這讓孫武有機會接觸齊國軍史,
也使他對兵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294年的時間裏,發生384次戰爭,平均一年1.3次。
這些戰爭,又成為孫子軍事思想的資料庫。
當然,除了分析過去的戰爭外,
孫武也指揮過一些重要的戰役,
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比如,他曾帶領3萬吳軍大破20萬楚軍,
不久就攻占楚國都城。
後來的兵家盛贊說,只有孫武這樣的人,
才能憑借3萬大軍所向披靡。
由此可見,孫武是理論與實踐監通的軍事大家。
孫子兵法這本書講的是什麽呢,
古今中外有哪些大咖讀過這本書?
它對後世有什麽影響呢?
孫子兵法在日新月異的現代戰爭中,
還有用武之地嗎?
接下來,
我們先看一看孫子兵法關於戰爭的道。
戰爭之道:道要正
戰爭之道:道要正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部分,
關於戰爭之道的內容。
很多人對孫子兵法有一種誤解,
以為這是一部教人用計的兵書,
尋求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不把力量放在首位,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孫子主張在軍力強於對方的前提下,使用計謀。
反對在實力遜於對方的情況下,拼死相搏。
在他看來,實力是戰鬥的第一要務。
謀攻篇中特別強調用兵之法,
十則圍之,
五則攻之,
倍則戰之,
敵則能分之,
少則能逃之,
不弱則能避之。
這個的意思就是說,
出兵數是對方的10倍,
可以形成碾壓圍攻之勢。
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殲滅敵人,
有五倍於敵人的兵力就猛烈進攻敵人,
有多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分割消滅敵人,
有與敵人相當的兵力則可以抗擊,
比敵人兵力弱時就擺脫敵人,
不如敵人兵力強大就避免與敵爭鋒。
小股兵力如果頑固硬拼,就會被強大的對方俘獲。
假如兵力不如對方,最好就別打了。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2: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解說02

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除了軍事實力這一必不可少的硬件外,


孫子還特別強調輔助軟件的作用,
即平時訓練和將軍如何指揮一支部隊。
想要贏得勝利,首先要檢查自己的輔助軟件是否齊全。
這包括將軍是否有能力,命令是否能執行,
士兵的力量是否強大,戰法的運用是否得心應手,
賞罰是否清楚。
如果所有這些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戰勝的幾率也會增加。
為什麽這些條件都滿足的話,
還不能勝券在握呢?
孫子看待戰爭的視野特別全面,
在一場戰爭中,他不再局限於軍事,
而是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的緊密聯系。
綜合國力決定著作戰的潛力,

孫子兵法中寫道「數聲稱,稱生勝」。
這裏所說的稱,包括國家面積、物產、人口等。
通俗的講就是,有足夠經濟實力才能參加一場戰爭才能贏。
孫子的認識就是現實使然,我們可以看到春秋五霸齊晉秦楚吳在當時都是經濟大國。
在政治上,孫子則強調上下聯動是戰勝的前提。
孫子兵法一開始就強調: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以與之死,
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這就是說,一場戰爭需要獲得老百姓的支持,
需要軍民同心,同仇敵慨。
孫子為什麽要把這個道放在第一位,
據說是受到一個著名戰爭的啟發,那就是牧野之戰。
這場戰爭是武王伐紂的戰爭,當周武王向商朝首都進軍時,
紂王出兵對抗。
除國家軍隊外,其余都是奴隸和戰俘,
他們和紂王不是一條心。
他們不想保首都,只想保自己,結果他們臨陣倒戈,
紂王兵敗如山倒。
當然,經濟和政治仍然是國內的事情,
是需要長期經營的事情。
那麽,什麽外部因素能影響國家間的戰爭呢?
這就是外交手段。
在外交上,孫子認為:
孤立敵人是戰勝國的保障。
而且這個外交手段,有些時候還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而兵戎相見,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在春秋時代,強國依靠軍事力量,
再加上外交上的縱橫捭闔,
大棒加胡蘿蔔,往往就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即使是弱小的國家,如果利用好外交手段,
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好的結果。
公元前630年,鄭國遭到秦晉的圍攻。
這兩個國家比鄭國強大很多,隨便一個都很難招架,
更何況兩個是一起來的。
在這種危急時刻,鄭國靠的就是一位外交家,
一個叫燭之武的老臣。
燭之武只身前往秦營之中,向秦穆公陳說利害,
終於使得秦穆公放棄了攻打鄭國的打算,並派兵保護鄭國,
拯救鄭國於危難之中。
民間對他的評價是:「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
當然,如果外交沒有成功,那就只能兵戎相見了。
此時,天時地利這些自然條件,就成為在短時間內足以影響作戰結果的重要因素。
孫子兵法一開篇,就指出了天時地利的重要性,甚至排在將領之前。
但是春秋時期,人們對天氣不可測,
更無法控製,所以說天時這方面孫武沒有展開論述。
而對於地利,孫子就講了許多。
他不僅用九地篇專門論述,還在其他篇章中多次強調。
古代戰爭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很大,
春秋時期的作戰案例很多。
例如公元前645年,
秦國與晉國爆發韓原之戰,
晉軍誤入沼澤,
戰馬陷於泥沼無法活動,
結果就是大敗,
連晉惠公都被俘了。
這就是一個不占地利優勢的失敗案例。
孫子認為,
作戰的第一要務是軍力,
還要人多勢眾,
還要有訓練指揮,
賞罰分明。
這些當然並非決勝的唯一條件,
除了軍事力量以外,
戰爭的輸贏還取決於國家的經濟,
政治外交以及戰場的自然條件。
上述的因素都是有利的,
謀略詭計才能起到較大作用。
孫子有兩句名言,
第一句:兵者,詭道也。
第二句:兵以詐立。
玩心計,不讓對方看穿自己的心思,
這只是戰爭考慮的一小部分。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3: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解說03


孫子兵法解說03: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說完戰爭之道,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孫子兵法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練兵。

戰爭與練兵
如果說戰爭的排兵布陣是一門藝術,
那練兵就是一種技巧。
戰爭講究隨機應變,
但訓練卻要有規矩。
談起訓練,
不得不提一個著名的典故,
吳宮教戰。
為了試探孫武的練兵才能,
吳王挑了180名宮女讓孫武訓練。
孫子為了嚴肅軍紀,
把最不服管教的吳王的兩個妃子拖出去砍了,
即使吳王求情也沒用。
再演練時,
所有宮女的動作完全符合要求。
孫武向吳王稟報:「請大王檢查,
這支隊伍已可為王所用,
馳戰沙場了。
孫子兵法談到軍事訓練,
特別強調軍紀,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治眾如治寡的境界。
在訓練中,
除了要求所有人嚴格遵守紀律,
孫子還特別強調訓練將領與訓練士兵。
練將就是要提升將軍統禦士兵的能力,
把統帥作為軍隊建設的靈魂,
必須具備5大素質,
將者,
智、信、仁、勇、嚴也。
意為統兵的將帥必須具備廣治其謀、賞罰有信、親撫士卒、勇敢果斷、嚴肅法紀等五個方面的才幹、品德和氣質。
孫子在此特別指出,
不稱職的將領有什麽缺點呢?
比如清廉愛民,
一般都會認為清廉愛民是優良的品質,
孫子怎麽會認為是缺點呢?
這是因為軍中的愛民和清廉與大家理解的並不相同。
這裏軍隊將領的清廉是指把心思放在追求清廉的名聲上,
心思計較,
格局就會變小,
視野就會變窄,
會導致治軍能力和能量不足。
將軍的愛民是指對士兵一味仁慈,
讓軍紀為仁愛讓步。
這就是所謂的慈不掌兵。
西漢名將李廣就有這兩個缺點,
所以屢戰屢敗,最終沒能封侯拜相,還弄了個自殺的結局。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4: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解說04




孫子兵法解說04: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練將說完,再來看一看練兵。

孫子提出,練兵有兩個方面,
一是提高官兵的軍事素質,
二是讓士兵養成服從命令、服從指揮的習慣。

如若部隊訓練有素,
即使暫時失去將領,
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公元前五百八十九年,
齊國與晉國發生「鞌之戰」。
晉國主帥郤克受傷嚴重,
不能繼續指揮,
但晉軍依然大獲全勝。
這是因為晉國軍隊平時訓練有素,
規則已經深入官兵的骨髓,
有沒有主帥都能協調自主。
說完了作戰訓練,
孫子兵法的重要內容已經講解過半,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孫子兵法的第3個重點,
那就是後勤。
戰爭與後勤
戰爭與後勤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孫子兵法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後勤的重要性,
它提出,
有3種情況戰爭會面臨無法挽回的敗局。
一是沒有裝備,
二是沒有糧食,
三是沒有儲備。
孫子主張速戰速決,
因為當時生產力水平低,
各國的經濟實力難以支撐長期戰爭的局面。
所以,
孫子兵法提出因糧於敵的重要對外征戰戰略。
意思就是搶對方糧食吃,
取之於敵,
以戰養戰。
古代打仗,
遠程糧食運輸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運到目的地基本上只剩下40%,
這就是孫子所說的「十去其六」。
解決這個問題,
最好的辦法是直接到戰區就地取糧,
奪取敵人的糧食,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自己運糧的20倍。
這就是孫子兵法中說的「食敵一鐘,
當吾二十鐘」。
孫子是這樣說的,
也是這樣做的。
在他和伍子胥指揮吳軍進攻楚國時,
就是用的這招。
搶走楚軍的糧食,
又追擊前進,
勢如破竹,
奪取楚國都城。
有計謀就有對策,
為了破解孫子就地取糧的做法,
後世想到了應對之法,
即4個字「堅壁清野」,
這是什麽意思呢?
堅壁就很好理解了,
就是加強攻勢,
使壁壘更堅固。
清野也就是將野外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物資清理收藏起來,
使敵人深入後增加困難,
消耗力量,
無所獲取。
比較有名的「堅壁清野」的案例就是1812年的俄法戰爭,
攻打俄國的拿破侖一世已經攻進莫斯科了,
最後還是無奈撤軍。
這是因為俄軍統帥庫圖佐夫,
推行了堅壁清野政策,
俄軍甚至把自己的房屋都燒了,
也沒有留給法國人。
這對於習慣在當地解決物資問題的法軍來說是一場災難,
最終在饑寒交迫中,
法國軍隊不得不撤軍。
既然在戰爭中後勤總是很難解決的,
於是孫子就特別強調以有效的方式,
盡快結束戰爭。
這樣的話,
就進入到了第4個內容,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戰術。
戰爭之術:術要詭
戰爭之術:術要詭
孫子兵法主要提出兩種特殊戰法,
一是火攻,二是用間。
在歷史上,火攻製勝的案例不少,
僅在3國時期就有著名的三次戰役。
他們分別是,曹操燒袁紹糧草,
孫劉火燒赤壁,陸遜火燒劉備蜀軍。
我們會想,孫子兵法單獨把火攻列出來,
也沒見得有多高明啊,事實並非如此。
戰史上的火攻案例確實很多,但春秋時期以前是極少的,
從某種意義上,後世的火攻無不受孫子兵法的影響。
至於用間,就是指刺探敵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情報戰,信息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要在戰場上做到知彼,
情報戰永遠不會過時。
現在飛行在太空的各種監視衛星,
實際上又是情報戰的一個變種。
孫子兵法在戰爭之道,訓練,後勤和戰術等方面的內容基本介紹完了。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5: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解說05:謀略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在理論上,是否會有不足之處?


孫子兵法的3個爭議


任何一套理論都有其自身的缺陷,
這本兵書存在爭議的地方主要有三點。
第一,
孫子看到了政治對戰爭的作用,

孫子認為,政治在戰爭前起到上下一心的作用。
但政治不要幹涉戰爭的進程,否則就是壞事。
這一點上,西方的經典兵書《戰爭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1832年出版的《戰爭論》被西方譽為戰略學的《聖經》,
作者克勞塞維茨指出,戰爭從屬於政治,他認為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至於他們的觀點究竟哪個正確,後世一直在爭論不休。
孫子兵法的第2個爭議是,孫子比較強調利。
孫子兵法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有相通之處,
兩本書並不掩飾功利目的。
孫子兵法寫的很直率,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合於利而動,不和於利而止。
全書共出現了51次「利」字,孫子認為贏得戰爭是最重要的,
因此他主張掠糧,
以暴力手段奪取敵國糧食。
孫子認為為了取得軍事勝利,
掠奪糧食,置民生與不顧,這算不了什麽。
有人批評說,
單純的從軍事觀點來說,
在短期內的確如此。
但從全局來看,
長期看來並不是好事。
孫子兵法的第3大爭議,
是孫子看重進攻,
卻輕視防守。
就孫子兵法的結構而言,
全書以進攻為主線進行編排。
在孫子兵法中,
關於攻守關系的具體論述中,
前者明顯重於後者。
強調守則不足,
攻則有余。
雖然存在這些爭議,
但瑕不掩瑜,
並不妨礙它擁有眾多的粉絲。
孫子兵法在後世的運用
孫子兵法在後世的運用
孫子兵法問世之後,
得到了眾多粉絲。
首先就是我們熟知的曹操。
一方面,
曹操靈活運用孫子兵法,
打了不少勝仗。
三國誌記載,
曹操行軍打仗時,
擅用孫武的兵法,
變化莫測,
連諸葛亮也承認曹操用兵如神。
另一方面,
曹操對孫子兵法的研究非常深入,
還經常為其批註。
他很佩服孫子兵法,
曾說過,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
孫武所著深矣。
曹操覺得原書沒有註解,
不容易看明白,
於是又寫了一本書叫《孫子略解》,
對於難處又做了解釋說明。
我們知道,
在官渡之戰中,
曹操以火攻大敗袁紹,
統一北方。
後來在赤壁之戰中又是敗於火攻,
可謂成也火攻,
敗也火攻。
那他對孫子兵法中的火攻篇,
會有什麽註解呢?
其中有一句話說的好,
行火必有因。
曹操在這裏加了3個字,因奸人。
就是說火攻一定要有內應,
周瑜用黃蓋來詐降做內應,
可見曹操對赤壁之敗耿耿於懷。
孫子兵法第2位著名的崇拜者是戚繼光。
他寫了《練兵實紀》與《紀效新書》,
序言中對孫子兵法大加推崇。
他的這兩部兵法都借鑒了孫子兵法的許多內容。
提到練將,他提出將軍應該培養士兵的忠誠度,
強調籠絡士兵為將軍效死。
說起練兵,他發展了孫子的思想,不要指望找那些天生就能打仗的人,而要多關註部隊的訓練。
說起反抗倭寇屢戰屢敗的教訓,
他認為這是出於沒能知己知彼。
後來他被調到北平的北大門薊門,
也本著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的戰略原則,
嚴密防守,不給敵人可乘之機,16年來韃靼諸部不敢來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GF6k7cjuU&ab_channel=%E5%A4%A9%E5%A4%A9%E8%AE%80%E6%9B%B8%E6%9C%83DailyReading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6:謀略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解說06:謀略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近代運用孫子兵法最著名的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也讀《戰爭論》,
而法國將軍鮑威爾認為,
毛澤東受孫子的影響要比克勞塞維茨大得多。
講完了華人對孫子兵法的運用,
我們再看看外國人是如何看待孫子兵法的。
外國人讀孫子兵法,
東方有日本人,
西方有美國人。


最早閱讀孫子兵法的外國人是日本人,
早在唐玄宗時代,孫子兵法就漂洋過海到了日本。
一位名叫吉備真備的日本留學生對孫子兵法的研究非常深入,
他曾經向天皇身邊的6位武士傳授孫子兵法,他選取的是九地篇。
看到孫子兵法,日本人深受鼓舞,
寫出了日本版孫子兵法,這就是《鬥戰經》。


其後日本人讀孫子兵法,
除文字解釋外,更多的是在軍事和商業上的實際運用,
其中最重視孫子兵法中的用間思想。
日本人認為,
孫子以「用間篇」結尾,並非不重視,
而是為了與「始計篇」首尾呼應。
孫子一再強調知彼,主要是靠用間來實現的,間諜的間。
日本的情報收集能力很強,
情報細密,情報運用效果很好。
講完日本,我們再來看西方。


在1772年,孫子兵法傳入西方,比日本晚很多。
孫子兵法英譯文,在國外書店應該歸入什麽類別呢?
許多人會認為當然是軍事類了,但其實是漢學類。
孫子兵法在西方很受重視,和一位名人的高度評價有關,
他就是利德爾哈特,一位享譽世界的戰略學大師。
他認為孫子兵法比戰爭論更厲害,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孫子兵法成書早了2,000多年。
其次,孫子兵法的視野更為寬廣,不像戰爭論那樣強調暴力的無限作用。


假如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孫子兵法更加全面。
美國人重視孫子兵法是在二戰後,
他們在學習孫子兵法時,
更多的是為了了解東方人的思想。
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
美國的西點軍校將《孫子兵法》列為教學參考書。
在海灣戰爭期間,
《孫子兵法》還被英譯後製成錄音帶,
供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隨時聆聽。
一方面,美國人把孫子看作是智慧和戰略的象征,
另一方面,他們又想掌握華人的兵法謀略。
所以,在美國,孫子和克勞塞維茨誰更受歡迎呢?
在2004和2005年之間,紐約時報做了一個統計,結果很有意思。


有93篇與孫子相關的文章,
而提到克勞塞維茨的只有68篇。
這個統計中,文化與經濟方面的文章,
提到孫子的比較多。
說到軍事上,提及克勞塞維茨更多。
由此可見,孫子兵法在多領域的應用比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更加廣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GF6k7cjuU&ab_channel=%E5%A4%A9%E5%A4%A9%E8%AE%80%E6%9B%B8%E6%9C%83DailyReading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孫子兵法解說07:謀略的最高境界: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1# edward

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爭

孫子兵法解說07:謀略最高境界:

如何在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古往今來講孫子兵法,不免要問個問題,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是否還有用處呢?


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爭


從1990年海灣戰爭後,美軍就掀起了研究孫子兵法的熱潮。
隨後,新的軍事學說層出不窮,也是受到孫子兵法的影響或啟發。


就拿著名的震懾理論來說,這一理論的提出者哈倫厄爾曼將軍在他的著作《震懾與畏懼迅速製敵之道》中,提到孫子17次,而克勞塞維茨只出現過6次。


2003年3月20日,在伊拉克戰爭爆發當天,記者采訪了哈倫厄爾曼,問震懾論是如何提出的。


他的回答是,事實上,這個理論的根源是幾千年前的中國。
那時,中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孫子寫道,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GF6k7cjuU&ab_channel=%E5%A4%A9%E5%A4%A9%E8%AE%80%E6%9B%B8%E6%9C%83DailyReading




2025/05/29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