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藏菩薩本願經】解釋
【地藏菩薩本願經】
(解)這是書的題目。
就是說,讚述地藏菩薩本有願行的一部經典。
(釋)這部經的題目,佛自己說有三種:
一個叫地藏本願;
一個叫地藏本行;
一個叫地藏本誓力。
現在即用他第一個為經題。地藏菩薩,是一個出世聖人的名字。菩薩是個通名,地藏是個專名。菩薩二字,梵文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覺悟的眾生或是覺悟眾生的人,叫做菩薩。
菩薩的專名,都是隨菩薩的德行而題的。這位菩薩叫做地藏,也是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義。今且分別說來。地就是土地,萬物都依住地的上面,又地能生長草木的根芽。
這位菩薩,有廣大的慈悲,一切眾生,都要靠他救護的;眾生的善根,都要靠他生長的。好像土地一般,所以叫做地。藏就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這位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一般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
這一番的解釋地藏二字,是譬喻菩薩的道德。再因這位菩薩,看見地獄眾生的苦,發心學佛,已證得如來藏性──眾生和佛平等的本性──所以救拔地獄眾生,是他的特別本領,所以叫做地藏。
再因這位菩薩,修地大圓通,證如來藏性,如持地菩薩,故菩薩來時,會中眾生,都覺身重難舉,因身中的地大──皮肉筋骨毛髮爪牙屬地大──受菩薩的影響,增強的緣故,所以叫地藏。這第二第三番的解釋,地藏二字,都是表顯菩薩的行為。總而言之,這位有地藏德行的菩薩,所以叫做地藏菩薩。
本願二字,是說菩薩所發的願,這個願,是從他初發心來,常常所發的,直到現在,依然這樣的發,並不是現在才發的,所以叫做本願。又這個願,是他多生的菩薩行為所依據的,有這個願,才有他的行,願是行的根本,所以叫做本願。這樣看來,這個本字,有本來和根本的兩個解釋了。經的一字,是世間聖人的訓典,此書是佛菩薩的訓典,佛菩薩是出世的聖人,所以也要稱他為經。梵文本來叫修多羅。這梵文的意思,直譯起來,就是一個線字,有貫穿文義的意思,正同我們華文的經緯的經字相仿;文譯起來,那是契經兩字的意思,契是契合的解釋,因出世聖人的訓典,是一種合乎道理、合乎人情的說話,所以叫做契經。
《地藏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
從《地藏經》的意義來看:
《地藏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入滅前的托孤咐囑經。他把自佛滅後直至彌勒成佛之間的一切天人及惡道眾生,統統託付給地藏王菩薩,令其勸化向善,直至發菩提心成佛,了佛本願。
《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藏經》是人天的因果經。
經中,地藏王菩薩廣述造惡乃入三惡道之苦因;為善乃入人天善道之樂果;發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門,是了生脫死、直至成佛的正因。使一切眾生知苦而斷集,慕滅而修道也。
從《地藏經》的經名來看:
《地藏經》有三名,
一名「地藏本願」,願力不可思議。
以不可思議之願力,願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願度一切眾生最終成佛。此「願」亦為一切佛菩薩之根本大願,故稱「本願」。
一名「地藏本行」,有願無行,是為空願。
地藏菩薩發大誓願,身體力行,從無量生死以來,至無量大劫以後,世世入三惡道度一切罪苦眾生,難行能行。此「行」亦為一切佛菩薩之根本大行,故稱「本行」。
一名「地藏本誓力」,以願起行,以行感力。
以不可思議的大願大行,感得不可思議之大誓力,遠超一切菩薩,故得本師釋迦文佛數數讚歎。
《陰持入經》云:
「力應以何為義?無能壞為力義,有所益為力義,能得依為力義。」
地藏王菩薩威德神通智慧不可思議,不為天魔所壞;
能利益一切人天及六道眾生;
有無窮膽識,勇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救度眾生,能為一切人天六道眾生之所依怙,
所以稱為「本誓力」。 |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