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01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01
【地藏菩薩本願經】
(解)這是書的題目。就是說,讚述地藏菩薩的本有願行的一部經典。
(釋義)
這部經的題目,佛自己說有三種:
一個叫地藏本願;
一個叫地藏本行;
一個叫地藏本誓力。現在即用他第一個為經題。地藏菩薩,是一個出世聖人的名字。菩薩是個通名,地藏是個專名。菩薩二字,梵文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的意思。
合起來說,就是覺悟的眾生或是覺悟眾生的人,叫做菩薩。菩薩的專名,都是隨菩薩的德行而題的。這位菩薩叫做地藏,也是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義。今且分別說來。
地就是土地,萬物都依住地的上面,又地能生長草木的根芽。這位菩薩,有廣大的慈悲,一切眾生,都要靠他救護的;眾生的善根,都要靠他生長的。好像土地一般,所以叫做地。藏就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
這位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一般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這一番的解釋地藏二字,是譬喻菩薩的道德。再因這位菩薩,看見地獄眾生的苦,發心學佛,已證得如來藏性──眾生和佛平等的本性──所以救拔地獄眾生,是他的特別本領,所以叫做地藏。
再因這位菩薩,修地大圓通,證如來藏性,如持地菩薩,故菩薩來時,會中眾生,都覺身重難舉,因身中的地大──皮肉筋骨毛髮爪牙屬地大──受菩薩的影響,增強的緣故,所以叫地藏。這第二第三番的解釋,地藏二字,都是表顯菩薩的行為。總而言之,這位有地藏德行的菩薩,所以叫做地藏菩薩。
本願二字,是說菩薩所發的願,這個願,是從他初發心來,常常所發的,直到現在,依然這樣的發,並不是現在才發的,所以叫做本願。又這個願,是他多生的菩薩行為所依據的,有這個願,才有他的行,願是行的根本,所以叫做本願。這樣看來,這個本字,有本來和根本的兩個解釋了。經的一字,是世間聖人的訓典,此書是佛菩薩的訓典,佛菩薩是出世聖人,所以也要稱他為經。梵文本來叫修多羅。
梵文意思直譯起來,就是一個線字,有貫穿文義的意思,正同我們華文的經緯的經字相仿;文譯起來,那是契經兩字的意思,契是契合的解釋,因出世聖人的訓典,是一種合乎道理、合乎人情的說話,所以叫做契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解)像這樣的話,我親自聽見佛說的。
有一個時間,佛在忉利天,專為他的母親來說佛法。
(釋)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四字,譯作中文,即是能仁寂默。他的意義,就是說佛又能幹、又慈悲、還能夠寂靜不動,很沉默的符合本性。從前在佛(以後佛字都指定釋迦牟尼佛的)說法的時間,是沒有人記錄的。後來佛的堂弟名叫阿難的,恐怕日期久遠了,大家都記不得,特意把佛講過的佛法,一句句都記錄起來。等到佛將要入涅槃(注見後)了,阿難問佛道:「將來把你說過的佛法都編起經來,開頭一句怎樣的說?」佛答阿難道:「開頭一句,就用如是我聞四字吧!那纔可以證明,這種經都是你阿難親身聽見佛這樣說的,不是從旁人口裏聽來的。」所以阿難編成的經,開頭一句,就用這四個字。如是,是指佛說的經。我,是阿難自己。聞,就是聽見。
一時,即是有一個時候的渾語,因為時候是各方各代不同的。譬如外人用陽曆,中國先前用陰曆,像夏朝用夏曆,周朝用周曆。所以不能限定某年某月了。
為何佛專要為他的母親說法呢?
這就是這部經的根本,和別部不同的地方。因為釋迦牟尼佛本來早就成佛的,為著要來勸化我們這世界上的人,所以特意來投胎做人。當時在中印度,迦毗羅衛國,那個國王,名叫淨飯王,他的夫人,名叫摩耶夫人。佛就投胎到摩耶夫人肚裏。在我國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的四月初八日,從夫人的右邊脅骨中生出來。就是一位太子。後來長大了,看見世界上的人,受種種苦惱,就看破了一切,不情願做太子,情願出家去修行。從十九歲起,修到三十歲,就得道成了佛,便到各處去說佛法,勸化世人,到七十九歲,就入了涅槃。
涅槃是梵語(梵語即印度話)。涅,是不生;槃,是不滅。不生不滅,就是佛證的真如實相。證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實相,就是說佛得到的真實相,不是虛假的相,能夠永久不改變、不消滅,而且凡人所瞧不到的。 |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
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