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先說一則故事,古時有位果農,育有二子,每當水果收成,果農叫長子挑到市場賣,長子總是不甘不願,一臉不悅,抱怨什麼事都找他,又苦又累,生為長子真命 苦。次子知道後,主動要求挑水果到市場販售,他說父親種水果很辛苦,哥哥生為長子負擔多,他分擔是應該的,很有成就感,也很樂意。

這兩兄弟,哥哥的想法是負擔,弟弟的想法則是承擔。

負擔是一種壓力,一種勉強,一種不得不,不高不興,不情不願。
承擔是一種使命,一種意願,甘願做,歡喜受。

做人無論什麼角色都有責任,角色不同,責任不同。父親負責家計,母親負責家務。學生做好功課,工人做好工作。如果把自己的責任看成一種負擔,就會很痛苦,不情願。如果當做承擔,很高與,做起來快樂。

承擔也好,負擔也好,既然都要做,為何不高高興興面對,何苦愁眉苦臉看待?
承擔有責任感,有自發心,做起來心甘情願,不但快樂,也很細心,當然品質就好,容易得到讚美,成就感滿滿。負擔是別人賦予,出於不得已,心情不悅,流於應付,品質當然就差,也容易得到批評,感覺樣樣不對,挫折感沉重。
負擔與承擔應如何去選擇?均是由自己的智慧去決定。



趙老師 2009.10.31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senior consultant &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沒錯事情總有兩面,快樂與不快樂去選擇,有負面想法的人,通常會使得事情變的很複雜,有時很簡單的一件事會變成無法處理,是因為腦子塞住了,塞在一個沒有人可以看到地方,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去打開自己的結,因為最後能下決定的只有自己,只能靠自己去解開,因為有選擇的空間所以造成人生很多的交叉點,一時選錯了還有挽回的空間,沒有永遠的錯誤有的只是你是否選擇了正確的,有了負擔就沒有了承擔、有了承擔就沒有了負擔,這是一體兩面的,把所有事情想成是自己需要去承擔的並且去完成他,這樣就能得到自己的成長,也能一一累積自己的視野,在不斷的成長中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了負擔了,負擔跟承擔只差一個字,意思卻差相差甚遠,一種想法能造就一種不同的視野,所以別小看自己所決定的一切,因為有可能自己的決定而改變了其他人。
成功的方式就是執著
負擔與承擔 心得


不管怎麼說,負擔與承擔在於一念之間,若有相似、若有相無。
負擔是一種壓力,一種勉強,一種不得不,不高不興,不情不願。
承擔是一種使命,一種意願,甘願做,歡喜受。
做人無論什麼角色都有責任,角色不同,責任不同。父親負責家計,母親負責家務。學生做好功課,工人做好工作。如果把自己的責任看成一種負擔,就會很痛苦,不情願。如果當做承擔,很高與,做起來快樂。
這些我都認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別總是羨慕別人或者計較,如果想要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要靠自己後天的努力累積,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必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雖然負擔是讓人有壓力、勉強及不甘不願的,但難到卻沒想過,或許一個人的力量(負擔)可以幫助多少人,就像諺語說的:「願生命是一盞明燈,照亮每個人,願成為每個人的依靠,減輕每個人的負擔。」或許覺得能減輕別人的負擔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不管是負擔也好承擔也好,如果能換個角色扮演,或許就可以多體驗別人的感受,老人家都常說:「不開心也要過一天,開心也是要過一天,那為什麼不選擇開心的過一天呢(台語)」這就是每個人的選擇權,人生很多叉入,選對了就是你的,選錯了也別別灰心別氣餒,對你來說那可是件好事,因為能比別人多點經驗。總而言之,如果是我,我也願當那盞明燈,來照亮別人,選擇快樂過每一天!


                                                                                                            趙玉玲學筆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態度,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想法取決於態度,態度良好的人做什麼事情起來都很順遂,態度不好的人怎麼樣也無法好好的把一件事情做好,於是做一件事情前先要想一想態度在哪?有些人做事情很喜歡怪東怪西,老師給作業給學生,但是有些人就會把老師的好意當作是故意、惡整、故意來找麻煩的,其實為什麼會有這些念頭的源頭,都是來自於態度不佳。當然也有些老師真的是故意的,而這些不好的、負面的態度也就轉移於學生身上,所以有些學生的態度會不好,也可能要怪罪於之前的老師所交於他們的。當然我認為也不能把事情也都怪罪於某老師身上,這也許也是因為學生太調皮搗蛋了導致於老師出此下策。所以我們人凡事要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並且要有很良好的態度才去決定一件事情,就像這篇所說的負擔與承擔。比如說我們要基測、學測、甚至要考研究所、考博士班、出國留學等...如果有個良好的態度來面對他,用積極的方式、用正面的思考方式、用良好的態度來面對,那麼我們可以稱做為承擔,當我們是去承擔一件事情,而不是把一件事情當作是負擔,那麼我們的態度就是積極的、是正面的,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很輕鬆的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了。而我們用國字學的角度來看"承擔"就是動詞,"負擔"他只是名詞,有人有看過"名詞"可以用來表達一件事情的嗎?比如我們說,今天我要把這件事情負擔?通常都是只有說,我把這件事情當作我的負擔。所以由此可知承擔是"主動"去面對一件事情,而負擔則反之。所以由兩件事情來看怎麼比較都是承擔好過於去負擔,這也是態度上的差別,所以擁有良好的態度才是我們人類應該去實踐、履行的,也是我們目前應該要去思考的問題之一。
吃的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我一定要成功!)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事情難免會有一體兩面的想法,就看往哪個方向去想,"覺得不想做作業、不想做工作,很麻煩要寫很久、工作錢很少",這些就是負擔,"覺得作業是自己因盡的本分,讓自己學習怎麼做完作業,雖然工作很多、很累,能賺多少就賺多少,加減賺",這就是承擔,往好的方面想,或許並不會減少問題的難易度、所花費的時間,但讓自己心情比較快樂,做起來就會比較順利,相對的成就感也較多,個人的職業不同就是需要進自己的本分,來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本分。

也如同告訴了我們,「你(妳)想要快樂的過一天,還是不開心的過一天」,不管選擇哪一天,所面對的都是不同觀點去做。一則是,開心的做事,即使遇到不如意,心想得簡單,事事會很順;但如是一則不開心去做,即使遇到開不開心,永遠都是不如意,很難順心做。選擇哪一個是自己觀點,但只要把事想開,選擇的是開心的一天。
當我覺得我不行 請告訴我 你可以
1# edward


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像著弟弟的想法,那這世界上就不會再有懶惰的人,再也不會有人不服氣對方做事做的少,做事都不用心等等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想法,這樣世界上的人都是勤快且自足的,也不會有著高居不下的失業率,而傷透了所有人的腦細胞,更傷透了他們父母的心!
如果想著哥哥的想法,那這是借起不就世界末日來臨了?因為再也沒有人肯自動自發去承擔事情,就沒有人肯自動自發去處理爛攤子,更沒有所謂真正成功的人物,這世界會被懶惰、抱怨聲以及爛攤子堆滿滿滿的…
憤怒,是片刻的瘋狂。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心得

我們人不管何時何地擔任什麼樣的角色,都一定會有必要的責任,像在家裡我們就是擔任小孩的角色,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要位這個家負責,小的時候父母親位養育我們為家計而負責,但是到我們長大了,換我們為這個家負責為養育父母親負責;在學校我們是擔任學生的角色,我們的責任就是把書唸好遵守校規。這些都是屬於責任,我們在何時何地擔任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有的人會把這些責任當作是一種負擔,他們會覺得說為什麼我一定要做,我大可都不要做阿!可是不做又不行,但是既然不能不做了那為何不換個角度想呢!我們把責任當成是一種承擔一種磨練,那做起事情來的感覺不就會變的不一樣嗎?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看你是如何看待你要做的事情,把它看成負擔你做起來就會心不甘情不願,把它看成承擔那麼你做起來就會很歡喜很快樂甚至會做的更好,反正事情來了你總是要做,逃也逃不得既然如此那何不開開心心的做呢!面對你所被賦予的責任,你是要如何去看待,你是要用負擔的心去看待它還是要用承擔的心去看待它,這都全看於自己,想法不同做出來的效果也大大的不同。
為夢想而努力
為成功而努力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心得

我們人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去面對它,事情來了你總要面對,但是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對你做出來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你再做任何事情你是覺得它是一種負擔的話,那麼你做出來的效果將會很差,但是如果你覺得它是一種承擔,那麼你做出來的效果會很好,為什麼面對同一件事情會有那麼大的效果差別呢?那是因為你的想法的原因。負擔是種壓力,但是承擔卻是一種使命,你以有壓力的心情去做事,你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雖然做後有做完但是卻做的不是很完整,可是如果你以一種有使命的感覺去做,你會做的很開心很快樂,最後做完了你會做的很完整你也會做的很有成就。負擔與承擔是告訴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想這件事情,你是以正面的角度去想還是負面的角度去想,負擔就等於是負面而承擔就是正面。我們人一生面對的所有事情都是上天賦予給我們的責任,既然是責任你要躲也躲不掉,躲不掉只好去面對,那都要面對了為何一定要用不好的想法去看待它呢!如果你把它當成是一種磨練,不是很好嗎?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事情一來人都會報怨東報怨西,可是報怨完了不是還是得要去做嗎?如果你換個角度去想,把事情當成是上天給你一種磨練的話,那你做起事來都會很順。面對事情都是在與自身的想法去看待它,把它當成負擔那麼你就會做的很不順利但是如果把它當成承擔那麼你會做的很順利也會做的很開心,是負擔還是承擔就看自己怎麼想了。
努力走向成功
自信為成功的動力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心得

現在的7年級生多數年輕人都一天到晚只會報怨就如我身旁認識的高中同學還有從小認識到大的好朋友都只會抱怨別人怎麼樣自己去卻好像吃了虧這種的宣洩壓力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對自己的內心是一種負擔對訴苦的人也是一種負擔.這種負擔是會複製增生的!人要懂得檢討自己.反省自己.人之所以能進步到今天這樣的社會地步最基本的淺能就是反省.檢討.問題在哪?怎麼解決?這就是勇於承擔自己的因才能得到最後的果.時常朋友都會問我跟我做朋友那麼多年跟我吵架的印象都沒有連個想要激怒我的機會都很難.我就時常把反省跟檢討告訴人家.但很多人都卻反咬一口說:拜託你是聖人嗎?我討厭發脾氣所以我也跟他們說這是一種勇於承擔自己的缺點解決自己製造出來的負擔
今日事今日畢~人要向前看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讀後心得-賴景亭

從小時候到現在每個人一定會有過這樣的經驗,會被家裡的長輩叫我們去做一些我們不想去做的事,每次反問為什麼都是我的時候,他們總會說誰叫你是老大,老大多做一點是應該的,可是如果是最小的被叫去做事而反問時,又會被說誰叫你最小。所以不管我們在家裡是排行第幾,有些事情總是必定是會由我們來做。做我們不想做甚至懶的去做的事固然會讓我們不高興,可是這已經是不能避免的事實了,不如讓我們轉變個想法,也許會讓事情有所不同!
    我們可以把他想成我們是在幫父母或長輩們分擔工作,我們做的越多;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休息。畢竟他們那麼辛苦的把我們拉拔長大!我們也可以想說這是老天給我的考驗,我做過了這件事情以後,我就多一件處理事情的經驗了,俗語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所以我們的經驗不會白白的浪費,他一定會在我們往後的日子有所幫助。
    曾經聽人說過,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更有人說,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所以一天的歡喜憂愁都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們改變一下我們的想法,我們每天都可以過的很開心!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於心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讀後心得 - 張宇含

1# edward
負擔與承擔,只是一字之差。選擇負擔,是怎麼樣的未來?選擇負擔,又會是什麼樣的未來?負擔也許是一種壓力、一種勉強,會讓你逼不得已得去做,有時候你根本不想要去做、也不喜歡,當你有這些念頭時,在做這些有負擔的事情,你會份外的覺得痛苦,因為你做起來不快樂。假如,雖然你是選擇負擔,但如果是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的負擔會是比痛苦的負擔來得有動力。承擔,也許承擔一件事情,是一種壓力,也會有痛苦。但是從好的方面來看,常常有人說,甘願做、歡喜受,如果你能夠保持快樂的心情去承擔那些事情,承擔也可以是快樂的承擔。

每個人,在社會、在家庭、在各種地方,都會有責任。無論責任是好是壞,都是得要去承擔、負擔的。責任不同,負擔的、承擔的也都不同。開開心心的去承擔那些事情,開開心心的去負擔那些壓力,比你總是每天苦著一張臉好。如果是我,我會想以保持快樂的心情,去承擔、負擔那些,因為我想這是人生中會經歷的過程。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讀後心得-邱心喻


    看完了這篇文章之後會想到自己是否曾經像文章中的哥哥一樣,不想去負擔事情,去逃避事情,也許要去負擔一件事情是沒有那麼簡單的,但是沒去做看看就覺得煩或不開心,那麼你一打從就不想去做了,怎麼可能會了解從中的樂趣呢?曾經我看過一段話,[情願幫別人承擔,也不要做別人的負擔],我很認同這句話,有能力可以幫別人承擔事情,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代表別人信任你,想依靠你,這樣就代表你做人很成功,一旦你變成了別人的負擔,你只會自怨自艾的覺得自己很沒有用,如果是這樣,當哪種人比較好,我想懂的人一定會懂的,自己的人生都是自己在掌握的,你想怎麼做,怎麼過,是由你來決定.
不要小看你自己  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心得-賴小雯

一個是被動的行為;另一個是主動的行為,既然都要做這件事,那為什麼不要心甘情願一點去完成做好這件事情。雖然最後的結果都是把這件事順利做好了,可是在做的過程中,心理想的完全不同。負擔給人過多的壓力,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承擔是發自內心的願意承受這些事情,也是一種責任的表現,讓人感覺比較欣慰,加上感謝話語。就像小孩的出生,對非常想要小孩的人來說,養育孩子長大;供他念書到出社會,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是一種愛的表現。但對不想要小孩的人來說,會覺得是一種負擔,還可能把氣出在孩子身上。在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等,不一定男人出外工作扛起一家的生計來源,女人則乖乖留在家負責打理家務事。而是一起承擔跟分擔起這些事,才能體會彼此的辛勞,壓力也會減小許多。
相信自己的能力,儘管放手去做就對了
這故事說的很好。真的有時候會覺得好像處處都在找自己查,心情沉重無比,越是這樣子反而越反感,做起事來也越怠惰、心不甘情不願,可是要是換一種角度與心情,就會覺得好像也不那麼困難了。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使命,都有必須去完成的責任,也許路途並不是這麼的好走,可能,是曲折坎坷的,但是,如果像故事所說,老是在那裡怨這個不好、怨那個麻煩,似乎也不可能改變什麼,不是嗎?那何不把轉換一下自己的想法,認命的做好每件該做的事!少點計較就會少點負擔,老是在那計算一切,其實自己並沒有比較占便宜,反而,得到的卻是心理多一層的負擔,搞的自己不快樂,如果一開始就好好的接受使命,而完成使命,自然會有一種激勵自我的成就!快樂的做一切都很簡單。
世界唯一不變的永恆,就是改變
1# edward


負擔與承擔心得
態度決定了你看事情的高度,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老闆要求了兩個員工去勘查市場,之後回來報告。一位因為是覺得受到老闆的企重所以很喜悅的出發了 然而另一位因為覺得已經有一個人了 那為什麼還要找我去 我在辦公室吹冷氣吹的正舒服呢 但縱使這樣想它還是出發去勘查 但心情是抱怨的 勘查完後兩人都回來報告了抱怨的人說報告老闆 我勘查完後認為 那地方是沒有市場的 因為沒有人擁有 但是那個喜悅的那個人 卻是說 報告老闆 我認為那地方是 很有市場的 因為他們都還沒擁有…..你說如果你是老闆你會在重用誰 一個把老闆的事當作是一種責任 另一個呢把老闆的事當作是一種麻煩 喜悅的人把事情當作是他該做的這就是承擔 抱怨的人把事情當作別人該做的輪到自己時這就是負擔,承擔是一種使命,一種意願,甘願做,歡喜受。負擔是一種壓力,一種勉強,一種不得不,不高不興,不情不願。人是有智慧的,怎麼選擇怎麼想 都是你自己本身決定的 要想飛的高 就取決於你看事情的高度了
好奇嘗試新的觀點,並體驗新的感動
看完這篇文章滿有感覺的,因為我自己就是家中的老大,所有事情媽媽,爸爸都會叫我做,但我也不會有什麼怨言,因為我知道這是做為子女因該要做的,因為我知道我有那種能力,所以爸爸,媽媽才會要我做一些弟弟們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有些人遇到事情總是愁眉苦臉的,可是有些人就不會這樣子,因為他知道只要換另一種方式想做這件事情就會簡單多了,只是看自己怎麼去想一件事情,這也是一種對事情態度的表現,你可以用哪一種態度去對待你的事情,你的事情就會做的好不會有差錯,但如果你對你的事情態度不好你一定會怨天怨地,所以事情也就沒站法順利完成,或是在途中出很多差錯,所以我覺得要看自己怎麼想,如果可以克服那你對每一件事情就會做的盡善盡美的。 1# edward
節儉樸實,誠實待人,腳踏實地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心得-陳軒仰

當人心情愉快時,理所當然的去做叫承擔,當人覺得有壓力時不得不去做叫負擔,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該去承擔的及必須去負擔的事情。
往正面去想,積極的去做叫做承擔,消極的往負面的心態去想就是負擔,常常聽到說有一些人失業在家,負擔家庭經濟,是否轉念勇敢的去面對呢?
人們最害怕喪志,當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往前走,怕跌倒不肯起來邁開腳步,懷憂喪志的好好休息沉澱心情再永往向前。
當人們年輕時,要努力讀書準備就業,中年時努力賺錢養家活口,老年時要用金錢去換取健康,所以最終最重要的還是健康,不然,賺再多的錢也都是狂然的。
而負擔是一種壓力,是別人賦予,出於不得已,一種勉強,一種不得不,不高不興,不情不願,挫折沉重!這句話讓我覺得,負擔卻時是一種無型中的壓力沒有錯,但是,如果沒有負擔這個無型中的壓力,人們是沒有辨法去承擔更多的事情。
承擔是一種使命,有責任感,有自發心,一種意願,甘願做,歡喜受,成就感,滿足自在!這句話讓我覺得,每個人要有對事情去承擔的心裡準備,例如對自已,對家庭,對朋友,對人事物,都要承擔,而不是覺得這些事情是給你負擔,所以做人的心裡要有承擔的心裡準備,而不是覺得是負擔。
往自己的夢想前進,不要放棄。
1# edward


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的負擔,但是這個負擔我們可以去承擔他,同樣一件事情可以很快樂的去做,也能很不高興的去做。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心情,所以如果都是需要完成的事情,那何不高高興興的去完成它呢?我們有時候總會抱怨為什麼是我要做這件事情,為什麼不找其他的人,這就是我們負擔的負面想法,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好的,時常保持著正面的想法,不要讓事情變成是負擔,而去承擔,我覺得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看完這篇文章滿有感覺的,我們人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去面對它,事情來了你總要面對,但是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對你做出來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你再做任何事情你是覺得它是一種負擔的話,那麼你做出來的效果將會很差,但是如果你覺得它是一種承擔,那麼你做出來的效果會很好,為什麼面對同一件事情會有那麼大的效果差別呢?
當人心情愉快時,理所當然的去做叫承擔,當人覺得有壓力時不得不去做叫負擔,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該去承擔的及必須去負擔的事情。
往正面去想,積極的去做叫做承擔,消極的往負面的心態去想就是負擔,常常聽到說有一些人失業在家,負擔家庭經濟,是否轉念勇敢的去面對呢?
人們最害怕喪志,當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往前走,怕跌倒不肯起來邁開腳步,懷憂喪志的好好休息沉澱心情再永往向前。
當人們年輕時,要努力讀書準備就業,中年時努力賺錢養家活口,老年時要用金錢去換取健康,所以最終最重要的還是健康,不然,賺再多的錢也都是狂然的。

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承擔如同使命,負擔如同壓力;承擔問題的方法,不止是一種勇於面對艱難的精神,也讓自己變得比從前更加堅強、更加勇敢,即使遇到真正艱難的挫折讓你不知所措時,更應該以最不畏懼困難的堅持接受每一場試煉,當通過了重重的關卡後,在回頭看看自己努力的結果,那份成就感是在開始前就放棄的人所感受不到的,雖然不一定會有真正滿意的答案,但起碼自己已經比別人更勇於提起了艱難的重擔,這也對自己負了一個責任,哪怕路有多遠、多崎嶇;相信毅力與勇氣,不輕易逃避,思想有多遠你的路就有多大!將頭深埋入洞的駝鳥與在鬥牛場裡和牛較勁的鬥牛士你要當哪一個?
失敗只證實了一點,那就是我們要成功的決心還不夠堅定。
1# edward

人生是由許多經驗累積而成,所以在跨出第一步時,要「敢」,只要敢負責任、敢擔當、敢接受、敢嘗試,天下沒有不完成的事。即使遇到挫折也不必害怕,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力量承擔也就是智慧,要培養承擔責任的力量,首先要從自我認識、自我訓練做起,尤其不必諱言或逃避自己的短處缺點,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並且加以改進,這不但是自我的責任,這也是承擔。 「承擔」給人的力量,也可以具足信心;人只要肯承擔,就能有成就。人不僅要勇於承擔責任,更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承擔、懺悔,就能進步。怕責任、怕承擔、怕辛苦,則永遠不會進步,只會抱怨是永遠不會被重視的。對自己做過的是負責這是應該的,這樣人生才會過的快樂沒負擔。
必須樂見改變,但不要被改變支配。
1# edward


負擔和承擔是兩種不同的看法,用一件事來看,負擔是辛苦難過的,承擔則是輕鬆快樂的,所有人看完應該都會選擇以承擔的看法來看待某些事情,但我覺得負擔也未嘗不事件好事,雖然心甘情願,做甚麼事都順心高興,感覺好像不錯,但負擔有時候也是給人一種動力的來源,古人更說過:致之死地而後生,或許到最後負擔久了,會變成成功的動力來源,但常常有許多人不能忍受這種打擊,就像是人家常常說的溫室裡的花朵一樣,中看不中用,事事承擔後果只有一種,就是所有壓力都懶在身上,承受不住壓力而跌入萬丈深淵而不復返,而室外的花朵因為常常受到風雨無情的對待,對於事情的忍受力往往有極高的耐性,所以越挫越勇,壓力越大,動力也就越多,不敢說所有人,但大部分的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負擔的處理各種事情而來?如果要說事事承擔來說,成功的機會應該少之又少,因為事事都認為他應該去做,少了一種拼勁,但這股拼勁往往是成功的最大因素!!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讀後心得 陳綺霞

  不要只是被眼前的不滿矇蔽。這位大兒子應該多想想,身為兒子應該多分擔家計,而不是因為長子,同樣都是在一個家,不該有被分之分,而是大家共同分擔。而果農如果可以換個方式教育他的兒子,也許他的兒子就不會報怨,例如可以說:你是家裡長子可以讓弟弟作個典範,以後也可以教導弟弟一起打拼事業,而不是說因為是家裡的長子,而這個工作本來就該你做。我覺得身為長輩教導晚輩,有時候在話語與用詞上也可以多加修飾,這也是我們現在該多多學習的地方。
  身為晚輩的弟弟,不介意多付出一些心力,主動的分擔家計,這也可以應用在職場上,老闆最喜歡主動的員工,就算有多吃虧多不願,但是多學多看多聽應該是在職場上主動且必備的。現在的人很少有主動的,寧願少做一些就好,拿同樣的錢寧願做同等的工作,而不是更多,但是相反的,拿同樣的錢應該做更多的事情,多學點經驗,這是錢所買不到的。
承擔跟負擔都有個"擔”字,說不管怎樣都有個擔子要擔,承擔也就是快樂的擔,負擔就是不快樂的擔,面對痛苦之事態度為承擔,時間飛快而過,痛苦也僅係那一段時間;面對痛苦之事態度為負擔,時間度日如年,痛苦相對比較久,雖然都是同樣的一段時間,但這段時間卻會隨著你的態度而有所差異,承擔完一件事,你會得到成就感,負擔完一件事,你得到的只有疲倦感,假如出了社會,也不會有老闆會想要一個做事整天愁眉苦臉、等著下班打卡的員工,而是想要一個開開心心有責任感的員工。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心得-張嘉予

人不管身為什麼角色,都應該去勇於去面對自己所應該負責的事情,去承擔自己所應該負責的事情。當面臨問題時,以負擔的心態去面對,當然會覺得煩,覺得是勉強。反觀來說,當你以承擔的心態去面對時,你會發現當你完成一件事情後,你會有無比的成就感,你會覺得做起事情來會樂在其中。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事情取決於自己,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待人處世也關係到你未來的人生路程,不管你的成就是否好,但是你的人生是成功的,畢竟,一個勇於面對任何事情,任何問題的人,人生是美好的。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   心得   傅子洋  ]

做人無論什麼角色都有責任,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就好比職業這東西,有些人是廚師,醫師,老師,廚師的責任就是做好吃的東西給人,醫師是幫助病患痊癒,老師則是教授知識,可真正能把自己的責任做好的或是歡歡喜喜做的卻不多見,我覺得心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真的沒有辦法沒能力做,也不好去勉強,但若是自己能盡一份心力,一份力量,則要對事情負責,但是,另一方面的,過多的責任也是一種負擔,往往什麼事都交給自己,過多的承擔,長時間下來也是一種負擔,所以凡事點到為止,不要過多的承擔,也別過多的負擔,這樣的人生才是快樂的
畢竟有些事情要經過比較,才能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
有了負擔就沒有了承擔、有了承擔就沒有了負擔,這是一體兩面的,把所有事情想成是自己需要去承擔的並且去完成他,這樣就能得到自己的成長,我們在何時何地擔任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有的人會把這些責任當作是一種負擔,負擔與承擔在於一念之間,快樂與不快樂去選擇,負擔與承擔是告訴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想這件事情,你是以正面的角度去想還是負面的角度去想,負擔就等於是負面而承擔就是正面。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想法取決於態度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 edward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讀後心得


負擔就是心中有種感動,迫使你‘不得不‘去做些什麼,並沒有人強迫你或規範你,就是從你心中生發出來的一種甘心樂意的付出,不計任何代價,像是既沉重卻又甜蜜的擔子,一個人懂得承擔事情是好的,代表你夠獨立,不需要依靠他人,但是過度的承擔、背負會很累,甚至到了最後,會讓你把所有的事一肩扛起,不自覺的壓垮自己,讓你不再信任別人,凡事都靠自己完成。做人無論什麼角色都有責任,角色不同,責任不同。如果把自己的責任看成一種負擔,就會很痛苦,不情願。如果當做承擔,很高與,做起來就很快樂。有人常常說,難過是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那何不開心一點去面對呢?要如何去看待,是要用負擔的心去看待它還是要用承擔的心去看待它,都是自己心態的轉換,想法不同做出來的效果也就會不同。
凡事追求,但不強求。

RE: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陳冠綸

我們人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去面對它,事情來了你總要面對,但是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對你做出來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果你再做任何事情你是覺得它是一種負擔的話,那麼你做出來的效果將會很差,但是如果你覺得它是一種承擔,那麼你做出來的效果會很好,承擔如同使命,負擔如同壓力,首先要從自我認識、自我訓練做起,尤其不必諱言或逃避自己的短處缺點,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並且加以改進,這不但是自我的責任,這也是承擔。只要肯承擔,就能有成就。人不僅要勇於承擔責任,更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承擔、懺悔,就能進步。怕責任、怕承擔、怕辛苦,則永遠不會進步,只會抱怨是永遠不會被重視的。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事情取決於自己,畢竟,一個勇於面對任何事情,任何問題的人,人生是美好的。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趙老師說故事之2》負擔與承擔
看完這則故事 負擔與承擔這兩個都是人的一念之間 或許覺得能減輕別人的負擔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不管是負擔也好承擔也好,如果能換個角色扮演,或許就可以多體驗別人的感受但是承擔卻是一種使命 你以有壓力的心情去做事 你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 雖然做後有做完但是卻做的不是很完整 可是如果你以一種有使命的感覺去做 你會做的很開心很快樂 最後做完了你會做的很完整你也會做的很有成就 負擔與承擔是告訴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 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想這件事情 你是以正面的角度去想還是負面的角度去想 負擔就等於是負面而承擔就是正面。
如果你想飛,傷痛我背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