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小乘」和「大乘」佛教有何差異?

「小乘」和「大乘」佛教有何差異?


本來在釋尊的時代,佛教並沒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分別,真正的分別只是因傳法對象的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有所不同罷了。
 
何謂「小乘」和「大乘」? 現行於亞洲各地的佛教,通常區分為北傳佛教及南傳佛教兩種,前者是根撩由梵語轉譯的佛典為依歸,教義以兼度自身及他人為旨,因此習稱「大乘佛教」。後者是根據巴利語佛典為藍本,崇尚標榜自我徹悟,因此習稱「小乘佛教」。要知道這純粹是後世之人賦與的區分而已,而且更要體認所有的佛經都是「翻譯文學」,它常隨教所被,各在崇佛的國家以各國語言譯成的。

 
由於傳到中國的是北傳佛典,自隋唐以後都以大乘佛教自居,學佛者以談小乘為恥,看不起小乘佛典,甚至於不少法師一生只閱大乘佛典,不知小乘佛典的內容,其實,小乘為大乘之基本(註八),小乘佛典才是真正的原始佛典。


    大乘小乘的「乘」這個字在佛教界唸作ㄕㄣˋ,不知起自何年,這個唸法的正確性值得商榷。《佛學大辭典》說:「乘,梵語,舊曰衍,新曰野那Yana,乘者乘載之義,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又說「一乘,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車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載人運於涅槃岸,故謂之乘。」(註九) (為行文方便,以下用「大辟典」簡稱這本辭典)。明白指出「乘」是「乘載」之義。


  《佛教術語辭典》也說,所謂「乘」有乘坐物之意,是能將眾生從迷惑世界送到覺悟世界的乘坐物(註十)。 (為行文方便,以下用「術語典」簡稱這本辭典)。 1975年,泰國僑界在泰王御封華宗大尊長普淨上座的領導下,透過各高級知識份子大比丘僧,以整體力量歷經三年編纂完成《漢梵英泰佛學辭典》,台灣天華出版公司曾在一九八二年出台灣版(註十一)。 (為行文方便,以下用「四語典」簡稱這本辭典)。這本辭典羅列中文、梵文、英文、泰文,因此由其中英譯字意也能讓我們研究出「乘」的本意就是「乘具」,所以大乘、小乘的「乘」字應唸作ㄔㄥˊ,而不是現在普遍所唸的ㄕㄣˋ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有人問:

「什麼是大乘佛教?什麼又是小乘佛教?」
簡單地說,小乘是自度,大乘是度人的。


「乘」是車乘,小乘是小的車子,可以乘載一個人,所以叫小乘;
大乘是大車子,可以乘載很多人,所以叫大乘。


我們應該學習大乘佛教的精神,利益方便很多人,讓人人都可以搭乘。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什麼呢?有以下六點:


一、以布施來度人:
度人首重布施,布施給人利益,給人快樂,給人歡喜,給人方便。


二、以持戒來節欲:
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節制欲望要靠持戒。持戒就是約束不當的、不好的,凡不可為的皆不能做。


三、以忍辱來修持:
最大的修養就是忍辱。佛陀經常教誡我們,布施、持戒功德都不及忍辱,「忍一口氣,風平浪靜」,忍的功德很大,可以消災免難。


四、以精進來降魔:
社會上有聲色、名利的魔,內心裡有貪瞋、煩惱、七情六欲的魔,如果要降魔,必須要有精進的精神、勇氣、毅力。學佛修行和作戰一樣,要用精進勇猛和煩惱的魔王作戰。


五、以禪定來安住:
我們安住在金錢裡,金錢被人倒閉就煩惱;安住在愛情裡,當愛情起變化就煩惱;安住在朋友間,朋友離開了也要煩惱;最好安住在禪定裡,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


六、以般若來化惡:
以般若智慧化除世間上的種種惡事、惡因緣,才能自度度人。


因此,大乘佛教的精神是:
一、以布施來度人


二、以持戒來節欲


三、以忍辱來修持


四、以精進來降魔


五、以禪定來安住


六、以般若來化惡

    小乘與大乘是最熟知的名稱,然南傳佛教中不自稱自己是小乘佛教,唯大乘佛教自稱為大乘佛教。這說明以大乘為己任,對小乘佛教開始有貶稱意義。同時,其中含有判攝的想法。通常小者,有小、少、劣三義;大者,有大、多、勝三義。乘是渡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乘有運載義。又解釋小乘是小人所乘之物,大乘是大人所乘之物。以教理區別說,一方是淺,另一方是深,在行果差別上說有自利和利他及阿羅漢和佛果之不同。但在教理上區別不大明確,在行果上多少是有其絕對性的差別。

    本來小乘,具體的,應該是指什麼佛教而說?實際上向來是指印度、中國、日本佛教的有宗,即以說一切有部為其代表,廣泛的包括了該部的前後所相同系統,加上現今流行錫蘭、緬甸、泰國的佛教。有部之說從古代般若經以來,大乘經論所稱呼的小乘佛教。所謂大乘經,在古代,其法數名相等及其他與小乘經幾乎沒有兩樣。所以大、小乘之區別是從處理態度的不同,結果其理論、實踐兩方面立場有了差異。向來有部所依的經、律、論,經以阿含經,律以十誦律,論以六足、發智、婆沙及此等同類論典。以阿含經被稱為小乘,所以佛陀說法也有小乘。又大乘說,佛陀是大、小乘俱說,因為當時眾生素質不同,為小乘根機者唯說小乘。在佛滅後為解說其系統,引述解釋其思想,大乘佛教興起,發現佛陀有大乘之說法。然而阿含經主要是原始佛教時代上座長老之編纂與誦持的經典,反映了這些人的理解而固定了一切,決不是如實表現出根本佛教的全部意趣。


    律、論也是這樣,但是這些阿含經及律部並未完全失去根本佛教原意,不得不從事批評的研究而加以選擇。這樣,在原始佛教阿含經及律部以前又建立根本佛教。近來,對於這些傳承問題的發現尚在處理中。如此,凡與根本佛教,以維持傳承,上座長老之上座部系統統稱為小乘佛教,處理與此根本佛教相反立場,即上座長老所反對的系統,經由大眾部發達所解釋的為大乘佛教。故以大乘佛教是佛教的正系,小乘佛教不過是旁系,因此大乘和小乘是從各人的態度與立場不同的說明。




趙夫子 合十
2021/7/21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PH.D in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