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趙老師財經專欄之18> ECFA簽署後台灣的經濟發展對策


<趙老師財經專欄之18> ECFA簽署後台灣的經濟發展對策  



ECFA為台灣參與經濟全球化之一部份,既可藉此排除經貿競爭壓力,更可突破市場狹隘與資源侷限之威脅,形成吸引國際投資之優勢。固然簽署ECFA會對台灣整體經濟、產業、人才等帶來程度不一的衝擊,但亦可為台灣產業帶來轉型升級的契機。為此,在後ECFA時代,除了需要政府落實輔導救濟措施,協助受衝擊產業發展及轉型,亦應透過產業政策之協助,讓台灣產業趁勢而起,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找到產業版圖新定位,以提升台灣於全球發展之關鍵地位,進一步厚植台灣於全球經濟實力板塊。

  隨著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不斷,產業洗牌重組進程加快,台灣產業所面對的是全球的競爭。而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以來,產業政策便以協助國內廠商升級轉型,並因應全球化挑戰為主要的目標。然而2008年底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對我國之衝擊相對較他國嚴重,雖然金融海嘯的肆虐已逐漸褪去,惟全球貿易量仍未見大幅好轉,台灣產業在此等環境下難以獲得進一步成長動能。而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自80年代起蓬勃發展,時值今日,雙邊經濟及產業價值鏈重要性與日俱增,是故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概念浮出水面,並於2010年1月26日就協議名稱、基本架構、雙方商談工作機制建立等問題,由台灣與大陸雙方初步達成共識。未來,我國應注意大陸擬定之策略與對未來兩岸ECFA互動的可能情境,儘早規劃ECFA簽訂後的商品,以及服務業市場「自由化」、開放大陸來台投資之進程,以穩健因應可能帶來之挑戰;此外,面對後ECFA時代下,更應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及早擘劃我國產業政策。


  目前台灣產業面臨的課題,首要即是全球化、區域化時代下,面對國際區域整合的逐漸成形,因而使得國際競爭環境之條件惡化。此外,國內關鍵產品與技術仰賴進口,並且缺乏品牌與通路,使得附加價值創造能力低,亦不利所得與生活品質的提升。而過去追求規模經濟所形成的資源耗用,將使得未來轉型為綠色成長顯得窒礙難行。由於我國為外銷導向,因此國際市場之布局實可視做產業朝國際化發展之重要敲門磚,因此攸關區域整合的成形,使得國際競爭環境益發競爭,將不利我國經貿全球化,而經貿合作全球化已是一必然趨勢,ECFA之簽訂或將助益我國面對全球化潮流。

   我國自2002年加入WTO,除參與WTO杜哈回合多邊談判,亦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過去我國於全球之經貿戰略思維,主要在促進產業升級轉型、改善投資環境,並同步推動對外經貿連結與拓銷為主軸。隨著「東協加一」、「東協加三」等區域貿易協定逐漸成形落實,東協出口大陸關稅降至零,台灣產品出口大陸與東協,將處於相對不利地位,引發台灣產業被邊緣化之疑慮甚囂塵上。而面對逐步正常化的兩岸經貿關係,如何在深化過程中確保台灣產業未來分工及競爭優勢,以及主體發展性,為近來備受關注之議題。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於上世紀末的崛起,對於以外貿為導向的台灣,如何運用中國資源與市場,確立我國於東亞區域關鍵地位,進而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在我國與東亞區域經貿連結的藍圖上,著實占據關鍵位置。基於大陸在亞洲的關鍵性、台灣在兩岸分工的重要性,以及台灣相對東北亞國家在大陸布局的優勢性,應透過與大陸共同生產、跨國企業雙邊合作,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積極開展兩岸經貿發展之全球化布局,並推動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進而致力成為亞太企業在大陸進行企業活動過程中的重要樞紐。因此,台灣有必要重新思考調整區域之經貿戰略,若能善用地緣優勢,扮演進入大陸及東南亞市場門戶,緊密結合大陸、東亞市場,吸引跨國企業在台投資,便可望於亞太經濟或東亞經濟圈內尋找到立足地位。


  由於簽訂ECFA對於產業之衝擊效果不一,根據中經院(2009)之研究,ECFA之簽訂雖然對機械、化學、塑膠、橡膠、紡織、鋼鐵、石油煤製品有利,但對於過去我國占優勢之電子產業,以及成衣服飾、非金屬製品、木竹製品等敏感內需型產業不利,並將進一步影響該業之就業情形。因此,政府除了應研擬完整配套措施,以弱化ECFA洽簽對受衝擊產業之不利影響外,亦應趁勢調整我國產業結構,順應國際經濟之脈動與趨勢,厚植既有傳統產業實力,並布局因應新潮流順勢而起的新興產業。由於我國產業發展無法置身於國際趨勢外,在金融海嘯帶來經濟活動重創、產業遭受嚴重衝擊後,各國政府紛紛祭出多種提振景氣方案,以扭轉產業頹勢。觀察各國因應金融海嘯形成之產業重心移轉影響層面,可發現兩項重要改變;首先為消費習慣的改變,市場需求型態逐漸轉向平價優質;其次為產業結構改變,由於產業重新洗牌、重組,因而形成產業調整或合併、產業升級之變化;為迎合產業大搬風之改變,產業結構調整已勢在必行,因而各國致力於培育下一個全球高成長產業,新興產業乘勢崛起。

  細究各國提出之產業發展政策,皆有其不同政策主軸,然將其政策願景進一步細分至產業項目,可以發現各國所極力發展的新興產業,可歸納為1. 知識經濟領航; 2. 資訊科技開創; 3.綠色潮流興起,以及4. 生活需求驅動等四個產業領域。而台灣在後ECFA時代,產業結構之調整,勢必要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

一、知識經濟領航

  大部分國家皆認同「知識經濟」為世界未來經濟發展之重要趨勢;準此,各國亦紛紛把知識經濟發展列為重要經濟政策,由以實體物質基礎的工業化經濟,轉向發展以知識及資訊為基礎的知識經濟,以確保自己的國家在知識經濟時代中,得以持續增進國家財富與產業競爭力。如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皆朝向文化創意、數位內容、數位設計、遊戲和藝術等創意產業積極開發。

二、資訊科技開創

  資訊科技對傳統產業不僅影響鉅大且無遠弗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資通訊科技已發展至高速與大覆蓋範圍,並可在低成本下快速布建。各國均將寬頻網?建設?為重點發展項目,期望建構一個無所?在的無線寬頻?接環境。無線寬頻網路普及能帶動各種產業升級,以更具效率的方式經營,提升產業競爭力;並能運用至普羅大眾生活中,使得生活更加便利。因此,如雲端運算此類將資訊科技運用於各項產業及一般生活網絡服務中,亦成為各國專注發展的新興產業;包括美國的創新技術貸款、寬頻技術、中國的資訊網絡產業、香港的科技創新,以及韓國提出之廣播通信整合、IT整合系統、LED應用、智慧型機器人,以及嵌入式軟體等,均為立基於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趨勢下之產業發展新思維。

三、綠色潮流興起

  全球對於氣候變遷、環境保護等議題益發重視,人們將更重視生活品質與環境。加以隨著新興亞洲國家經濟復甦,勢必帶動對於潔淨能源以及節能的需求,增添傳統能源與環保概念的清潔能源成長動能,是故傳統能源、減緩或適應氣候變化之產業亦引起市場矚目。如美國的能源計畫、電力傳送及能源可靠性、石化能源研究及發展;日本投入太陽能發電及電動車;香港將環保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韓國投入新再生能源及低碳能源、發展綠色金融,並建構綠色運輸系統,打造U-City等尖端綠色都市;中國著重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環保產業。此外,根據美國丕優慈善信託基金會(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調查顯示,中國2009年對潔淨能源投資激增,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潔淨最大投資國(表一),其中投入之清潔能源產業貢獻最大者以風能(占71%)居冠(圖三),亦顯見中國對於綠色產業投入之不遺餘力。

四、生活需求驅動

  歷經金融海嘯衝擊,以出口貿易為經濟成長動力的亞洲各國,由於製造業受全球不景氣影響重挫經濟成長,為此各國開始發展內需市場,由工業導向朝向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發展,以尋求經濟成長新動力。其中生活型態驅動之產業為新興產業寵兒,如國際文化交流及融合、高齡/少子化及健康意識抬頭,衍生出各國探索之新商機;此外自21世紀至今,全球接連面對SARS、禽流感與H1N1新型流感的全球性傳染病威脅,公共衛生的議題亦持續受到關注,疫苗的研發及生物科技相關產業均可望有較佳成長契機,故成為各國極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以重視產業潮流的日本而言,積極朝向服務型產業,如觀光旅遊、醫療照護;中國及韓國亦投入生物製藥與醫療器材等技術;美國發展醫療、國家健康機構事務、遠距醫療、生物科技等,香港與新加坡亦針對教育服務與醫療服務積極開發。


簽署ECFA後, 台灣產業發展之趨勢分析

一、目前產業政策

   我國產業主要以外銷為導向,在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後,突顯了過去產業的過度集中,缺乏多元發展,易受國際景氣波動影響。行政院希望藉由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的長期發展,以及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十項具發展潛力服務業,以創造下一波台灣產業的新契機。檢視我國目前提出之六大新興產業(精緻農業、文化創意、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綠色能源、生物科技)、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發明專利產業化),以及十項具發展潛力服務業(國際醫療、國際物流、文化創意-音樂及數位內容、會展產業、台灣美食國際化、都市更新、WiMax、電子商務Hub、教育產業、金融服務業),除可避免產業過度集中外,在這些產業中,無論是已耕耘多年(生技、農業)、目前略有基礎(包括人才準備和資源投入)值得再深耕推廣外,亦有順應世界潮流關注之焦點(環保、健康),均符合國際產業朝向知識經濟領航、資訊科技開創、綠色潮流興起、生活需求驅動等四大領域之發展。

二、未來產業規劃

  隨著全球區域經濟不斷整合,加以金融海嘯過後加快產業洗牌重組的腳步,台灣產業最終還是必須面對全球的競爭。面對簽訂ECFA後未來的關鍵十年,台灣產業發展策略,除了針對傳統產業在既有產值下讓品質提升,更應透過技術的創新、高新產品的開發及營運模式的改善、發展自主品牌,並改善生產環境等面向,協助傳統產業在質與量上全面升級,因此,經濟部以「傳統產業全面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推動」與「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做為三個主要的核心方向,進一步勾勒出國內產業發展藍圖。

  在「傳統產業全面升級」上,其中受ECFA衝擊之攸關傳統產業,除了在既有產值下追求品質的提升外,更應透過研發創新與營運模式的改善,進一步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之比重,朝向自主品牌發展,並致力於建立品質品牌雙連結;此外應改善生產環境,促使產業聚落朝均衡區域發展等面向,以協助傳統產業在質與量上的全面升級。而「新興產業加速推動」方面,新興產業可透過跨領域發展以提高產值,朝向文化融合、技術創新、環境保護、營運管理改善,以及培養跨領域、跨國際人才等層面進行加值,擴大新興產業之產能。而「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的概念,由於未來我國企業價值鏈活動型態,將逐漸朝向研發、設計、品質管理、整合及運籌等生產性服務的性質,亦即朝向「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發展高度客製化,且自產品製造至售後服務,台灣廠商都比較有能力處理的高階性產品,甚至代客執行研發與產品形象設計等高附加價值活動。此外服務業部分將強化透過科技方式導入,令原本具資源及環境條件上限制而無法順利拓展市場,抑或生產力無法提升之服務業加快速成長,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吸引國內外企業擴大對服務業的投資,更甚者可有效吸納目前轉向以服務業專長為導向的勞動力結構。

  針對三大核心方向,經濟部已初步擬定「跨領域跨國際之產業人才發展策略」、「全球創新應用實驗基地策略」、「綠色成長前瞻發展策略」、「工業區蛻變發展策略」、「優質平價品牌發展策略」,以及「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國際化與科技化」等六大策略,以期提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並擴大國內的就業機會。

結論

ECFA為台灣參與經濟全球化之一部分,除可藉此排除經貿競爭壓力,突破市場狹隘與資源局限之威脅,形成吸引國際投資之優勢。對整體經濟、產業、人才帶來之衝擊固然不一,然而亦為台灣產業帶來轉型升級的契機。除了需要政府落實輔導救濟措施,協助受衝擊產業發展及轉型。在後ECFA時代,亦應透過產業政策之協助,進一步厚植台灣於全球經濟實力板塊。由於產業結構轉型及發展並非一蹴可幾,因此台灣產業更應趁勢而起,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尋找產業版圖新定位,以提升於全球發展之關鍵地位。

趙永祥  撰於雲林科技大學研究室  2010/07/02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PH.D in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