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金剛經》修證體悟之九: 將你胡思亂想與執著心空掉



《金剛經》修證體悟之九: 你胡思亂想與執著心空掉


讀頌《金剛經》,除了要懂得經義外,還要將經上所說的修行方法,與所應悟的境界相配合,才是正解。就是說,不只要懂得名相及經義,還要能從經文及名相瞭解後,知道如何加以實踐。有時候光懂得名相,還不能真正了解《金剛經》,要能從修証上、心地上、逆境中、證量上去印証《金剛經》所說的道理。這就華嚴經所說的 “信、解、行、證” 修行證道四大步驟。


《金剛經》修行體悟之九:你胡思亂想與執著心空掉

一切法不落兩邊,觀無所有、不可得。空也不執著、有也不執著,兩邊不執著。菩薩摩訶薩要能知、能離諸法。一切法皆空、無所有、不可得。

菩薩摩訶薩真正能夠做到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是能夠知道每一種修行的境界、方法與所得到的現象,都能夠了解。了解了以後就不執著它,所以能知、能離一切法,這就是大菩薩的一種知見。
學佛三十多年來,深深發覺《金剛經》的般若思想,深深的影響中國的南宗禪,尤其六祖惠能大師的主要思想,可說都是來自於《金剛經》。譬如惠能大師所立的「三無思想」,
第一個就是無相為體,
第二個是無住為本,
第三個是無念為宗。



何謂無相為體?

「無相」就是諸法的「實相」,實相就是無相,也就是空相。所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就理體上來說的,所以《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名為諸佛。或稱為「如來」、「真如」。

何謂無住為本?
「無住」就是心的本性,也就是說一切心都是無住性的。所以六祖惠能:「無住者乃人之本性,即於諸法上念念不住。」有所住就有繫縛,無住就沒有繫縛,沒有繫縛就能解脫自在,這就如《金剛經》所說:「若心有住,即為非住。」然而,我們的心要住在哪裡?就是無所住。所以《金剛經》:「菩薩若有所住,即不名菩薩。」那我們為什麼要無住呢?因為法無自性,法無自性,故無所住著,一切法只是隨緣而起,故云無住。所以無住者萬有之本也。《維摩經.觀眾生品》:「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何謂
無念為宗

無念為宗是惠能大師禪法最重要的思想
無念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就是「無所住」,念就是「生其心」,惠能大師當初就是聽到這句話而開悟的。而這三無思想可說都是來自於《金剛經》。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金剛經》的重要性。

我們在觀人生、或者觀修行的境界、觀內心的現象、與內心的外在世界、或者是你在禪修之間所現的一切境界現象,等等一切的法,都能如實的知、也能如實的離一切法,這樣也就是真正的在行般若波羅蜜多了。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若是你能夠讀誦《金剛經》,或者是能夠為別人講者,你的功德是無量無邊。


四句偈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偈」。

空身:
空身就是空掉你的色身,去掉我相,就有初果須陀洹的果位。

空心:
空心就是把你胡思亂想、執著的心空掉了,就有二果斯陀含的果位。

空性:
空性就是眼、耳、鼻、舌、身都有見性、聞性、嗅性、味性、觸覺性,你都能把它空掉不去相應、不去覺知一切境,能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不覺、味而不知酸甜苦辣、觸而不覺軟硬堅實,也都能不起意念與之相應,就悟到真的空了。

空法:
空法就是把一切法空掉、無執,就有四果阿羅漢的境界。
在世間上要能知、能離,而出世間是你已經修證到空的樣子、無相的樣子,這就能解脫了,一切業力黏不上你了,眼、耳、鼻、舌、身面對外境你都能自在了,對外境已經解脫了。

結語
對內心裡面所起的這些影相、念頭、潛意識裡面這些害怕的心、或者是境界上好的、壞的都有,都能夠很坦然的去面對它的時候,你就有證到空的樣子,寂靜的體性已經現出來了,或現出來以後,你就有出世間的智慧。



回應(7)
(1 樓, 趙永祥在《金剛經》修行體悟之分享, 2017-07-09 05:48:39) [[url=]刪除[/url]]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不管是用哪一個方法度到彼岸、或者是度到彼岸以後,都要把這個法拋開,再去找另外一個比較大的法來度到彼岸。



(2 樓, 趙永祥在《金剛經》修行體悟之分享(II), 2017-08-12 07:12:20) [[url=]刪除[/url]]

「空法」就是把一切法空掉、無執,就有四果阿羅漢的境界。
在世間上要能知、能離,而出世間是你已經修證到空的樣子、無相的樣子,這就能解脫了,
一切業力黏不上你了,眼、耳、鼻、舌、身面對外境你都能自在了,對外境已經解脫了。




(3 樓, 趙永祥, 2017-08-27 08:01:21) [[url=]刪除[/url]]

《金剛經》的般若思想,深深的影響中國的南宗禪,尤其六祖惠能大師的主要思想,可說都是來自於《金剛經》。譬如惠能大師所立的「三無思想」,
第一個是無相為體,
第二個是無住為本,
第三個是無念為宗。





長期讀誦金剛經之效果是否真如經典所說?



長期讀誦金剛經之個人親自體悟



有所感:
長期讀誦金剛經是否有感應?
要先瞭解以下幾項問題


1.要看你是用什麼心態讀誦『金剛經』?

2.要看你對『金剛經』的經義了解有多深?

3. 看你讀誦『金剛經』的時間有多久?

4. 看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照著『金剛經』之經義躬身力行?


如你在日常生活中依『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內容力行有幾分?才能決定你因讀誦『金剛經』所獲得的功德資糧有多少?並非一概而論。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明白『金剛經』的經義而懵懵懂懂的讀誦『金剛經』,是不會如『金剛經』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是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


因為『金剛經』的經義甚深、甚深,不是初學之人看得懂的,就是看過一遍或數遍『金剛經』的講義,也不會深入通達『金剛經』的經義。一定要看過『大智度論』,才會稍為理解『金剛經』的經義。以前筆者最初看過演培法師所著『金剛經』的講義與印順論師所著『金剛經』的論著以及諸禪師語錄,以為已經對『金剛經』的經義非常了解,但是再看過『大智度論』及「諸般若經典」後,再去讀誦『金剛經』,才覺得對『金剛經』的經義有更深一層的體悟!而且隨著我們對大、小乘佛法的體解越深入,你再去讀誦『金剛經』時,又會對『金剛經』的經義有更深一層的領悟!

因此隨著我們對『金剛經』的經義的理解經年歲月的層層體悟不同,而形成在讀誦『金剛經』時所獲得的功德資糧又不同

『金剛經』的經義所說為什麼讀誦『金剛經』之人會獲得極大的功德果報的原因何在?如『金剛經』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記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讀誦『金剛經』之人之所以會獲得極大功德果報之重要原因
就在於依『金剛經』的『經義』『依教奉行』,就是在行、住、坐、臥之間皆依據『金剛經』的『經義』『聞憶在心』並且去力行、去受持,在動、靜之間都不敢忽忘『金剛經』的『義理』,儘量依『金剛經』的『經義』在日常生活間去實踐,這才叫做
『依教奉行』,『讀誦並且受持』『金剛經』的『經義』!


尤其有部分讀誦『金剛經』者常誤會經文所說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是指凡夫眾生,在不認識、不能體會經義下,只要於偶然機會裡讀誦金剛經中的一句一偈,對其生出一念清淨信心,就是經中所說:「一念淨信心」。這是大大誤解經文所說乃至一念對經文生起淨信心的甚深義!

現在約略解釋金剛經所說乃至一念對經文生起淨信心的甚深意!如金剛經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經中所說,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並不是說凡夫眾生,在不認識、不能體會經義下,只要於偶然機會裡讀誦金剛經中的一句一偈,對其生出一念清淨信心,就是經中所說:「一念淨信心」。


    當知經中無論說「能領悟全部經義者,或者是能對經句生出「一念淨信心」的眾生,均是能夠體悟、覺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無壽者相的真諦的,而且宿世曾經修過無量福德的。進一步說,經中無論說「聞是章句者」,乃至「一念淨信心」者,皆是建立在:



(1)今世所修善根因緣,即「持戒」、「修福」的基礎上。如經文說: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以此做為於此章句能生信心的真憑實據:最實在的能對金剛經生出信心的現世善根因緣。)

(2)宿世逢佛出世所修福德、持戒、智慧善根深厚的基礎上,即經文所說:「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已經在宿世曾經逢遇無量千萬諸佛出世,供養過無量諸佛,聽聞無量諸佛說法,追隨無數諸佛在家或者出家持戒、修行及修出世之福。」

(3)必須具備今世熏習佛法善根因緣與宿世所種見佛、供佛、聞法、修法善根(熏習十八空義的善根),才能在今生聽聞、重覆讀誦、體解金剛經時,對經義生起「一念淨信心」,雖然是「一念淨信心」,已經為未來續種佛道深厚善根,今世受用無窮!

何以故?
因為對金剛經的「一念淨信心」是由頓悟一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的經義而開展的。故知經文所說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非指僅是對經文只有生出凡夫的一念清淨心相信之義,若是一念相信經義之後,後續念念之間皆不再持續淨信經義,就不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念淨信心」。因為「一念淨信心」是具備今生反覆熏習一分空性慧照的「清淨智信之心」的因種(十八空義的因種),何以故?

因為經文說:
「是諸眾生:即對經義生出一念淨信心的這個人,在一念淨信經義的當下是對:『無復我相(悟我空之理),無人相(悟人空之理),無眾生相(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空無自性之理)、無壽者相(斷身見)、無法相(悟法空之理)、亦無非法相(悟世俗法無常、苦、空、無我的真諦)』實際修行中有所體悟而感得。」


結語 
個人的修行體悟是,能夠對金剛經的經義一念生出(覺悟)淨信心之人,從此以後會在日常生活中,對我相的執著、人相的計較、眾生相的貪染、壽者相(自我生命、色身)的貪愛、法相的執取和對非法相的不捨之情將會有所覺醒與看淡、看破!果真如此才是對金剛經所說「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心」的真諦,這是宿世慧根甚深,今世又深具「般若慧見」的利根禪修者才能做得到!


對一切有相、無相,都要以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的觀念來看破它,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智慧。





以上陳述是個人的幾點感受與體悟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趙博士 合十

2021/01/21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PH.D in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