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趙老師財經專欄之04> MOU與兩岸金融發展

<趙老師財經專欄之04> MOU與兩岸金融發展  

一旦兩岸資金互通,未來什麼都會通

MOU已經簽署!陸資來台閘門大開,人民幣可能淹台灣腳目,金融股漲不停,漲什麼?
MOU加上 ECFA,會讓台灣金融產業雞犬升天,如何搶賺開放利多? 你將會更窮還是更有錢?若是台北街道有一天出現這樣的情景:左邊是彰化銀行,右邊是中國銀行;後方是中國信託,而前方不遠處是中國的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再不久將來,或許台北的某個街道,到處都是中國銀行的招牌,成為中國的「銀行一條街」。這些中國來的銀行,會像花旗、渣打、豐等外商銀行一樣遍地開花,出現在台灣的每個角落。再想像一下,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台灣的銀行開立人民幣存款帳戶,就像現在開立美元等外幣帳戶一樣方便,不必利用人頭戶迂迴赴海外開戶,就能享受人民幣存款二‧二五%的利息(中國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及升值的差。你也可以到「中國銀行」款到中國,繳納你在上海置產買房的貸款。這一天也會來。早上操作台股,下午,上海股市有行情,你就直接在台灣的證券商下單,直接買賣上海A股,不必透過人頭戶,跟著中國經濟起飛,賺股票財。

何謂「MOU」?

MOU名為「備忘錄」,廣泛用於各類協議上。但目前坊間所稱的MOU,一般專指兩岸在「金融監理與合作」上的「備忘錄」。MOU就像是入場券,讓金融業者得以進入中國市場,總算擁有和其他外資「同等」規格的待遇。但當具有「自由貿易協定」精神的ECFA簽訂後,入場券可望升級為VIP招待券,台資將享有「優於」外資的待遇。  

什麼是「MOU」?
從兩岸開放的步驟來想像一下,三通,通的是人來人往、飛機直航,通人、通貨;MOU通的是「錢」,所有跟錢有關的都通了,包括銀行、證券、保險,買賣股票、基金,還包括把新台幣存在人民幣帳戶。但這一切的改變,必須搭配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才有可能實現。尤其在台灣開立人民幣帳戶,還得央行總裁彭淮南同意。

MOU和ECFA什麼關係,為何要放在一起談?因為簽了ECFA,就等於關起門來給好處,如果只簽了MOU,銀行辦事處只能升分行,還是不能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務,如果按照國際間的遊戲規則,至少等三年是不可少的,還必須達到三年中有兩年獲利的條件;但是如果兩岸簽ECFA,這是台灣與中國簽訂的,就不必理會國際規則,直接不用排隊,就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業馬上就雞犬升天。因此,MOU只是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入門票」,取得入場券而已,但ECFA才能讓國內的金融大軍,升級為VIP招待券。

MOU的英文全名是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中文為「備忘錄」,這是兩國往來時經常簽訂的國際契約,不具完整法律效力,但由於代表國家或企業的名譽、道德責任,實質上仍起約束作用。

內容以「監理」為主,包括五大領域:
一、資訊交換;
二、資訊保密;
三、實地檢查合作;
四、緊急事件聯絡網;
五、平常兩方人員互相聯繫、互訪。

台灣目前已和三、四十個國家簽訂MOU,即將和中國簽訂的是金融監理MOU,包括銀行、證券、保險。

銀行業將可大膽西進:跳出小池塘,一家子行年獲利可望逾三十億

簽下MOU後,利多究竟是什麼?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說,MOU簽完後,最大受惠的是銀行業。因為,台灣七家銀行在中國的辦事處,在MOU簽了之後,便可申請升格為分行,開始營業,這對苦守七年寒窯的銀行業而言,「春天終於來了」,第一銀行副總經理林佐堯信心滿滿的說:「去那邊,就要玩大的。」

玩大的意思就是,過去在台灣彈丸小地,銀行、證券業是在游泳池游泳,而現在可以跳到大海裡游泳了,這也是為什麼金融市場一聽到這三個英文字,就興奮莫名。
早走在台灣之前的國際級大銀行的中國經驗值得探討。

二○○六年十一月,中國公布「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讓登陸的外資,得以申請分行、或子行,正式營業,經營人民幣業務。經營人民幣業務是所有銀行赴中國投資的最終目的,而取得人民幣業務的幾家外銀,包括豐、花旗、渣打等,今年,已開始獲利。根據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今年六月公布的〈中國外資銀行〉(Foreign Banks in China 2009)調查報告指出,受訪的二十四家外銀估計今年的稅後盈餘,總共約為十二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零三億元),其中幾家大型外銀預估稅後盈餘可達一至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元至六十四億元),僅兩家今年有損失。外銀在中國大都以子行方式營業,很快就嘗到獲利的甜美果實。一家中國的子行,一年就能貢獻新台幣三十二億元以上的稅後盈餘,相當於國泰世華銀行今年上半年稅後盈餘四十一億七千多萬元的八成多,而,這三十二億元的獲利只是起步而已。這成績單,讓困在台灣小池塘裡的銀行業相當豔羨,因為台灣有十萬家台商在中國,光是台商的生意,林佐堯形容:「滿桌的佳餚。」

看到外銀的成果,也讓中信金控副董事長羅聯福相當感嘆,他說:「台灣金融業受限政策不能西進,現在只能看著外商銀行大豐收,不管入股中國銀行,還是參與IPO(掛牌上市),通通大賺錢,這些,原先都是台灣銀行業者可能賺到的。」

如果可以承作人民幣貸款,以當地利差三個百分點左右來看,幾乎就是台灣的三倍(台灣存放款利差約一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同樣一百億元,在台灣,銀行只能賺一億,在中國,可以賺三億。如果比較會發揮想像力,銀行到對岸發展順利,獲利比重也越來越高,股價是現在的兩倍、三倍也是合理。逐鹿中原是台灣金融業者在激烈競爭下,獲利突圍速度最快的途徑,這也是近期金融股大漲的原因之一。不過,簽了MOU,不止我們銀行業可以赴中國營業,根據WTO會員國互惠的精神(台灣、中國都是WTO會員國),中國的銀行業在簽完MOU之後,也能來台灣設分行。立委賴士葆在今年七月一日組織了一個「MOU觀察團」,拜會的單位就是跟MOU有關的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台灣六位官銀的總經理全都到齊。國台辦主任王毅為兩岸MOU簽署定了調,他意在言外表示,中國把台灣當自己人,但台灣把中國當商業夥伴,「是自己人,就不計較,要五毛給一塊;是商業夥伴,就在商言商。」

對很多人來說,簽MOU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清算機制」,兩岸都有迫切需求,根據賴士葆轉述,連央行總裁彭淮南都希望as soon as(盡快簽),他早就準備好了,不然央行一年要買人民幣五億,透過美元再轉一手,虧很大。目前兩岸關於MOU的談判進展,不僅高層有共識,「連底下局長階層的都有『熱線』互通,」賴士葆說,箭已經架在弦上了。最後「討價還價」,王毅給的重要訊息是:雙方互設分行數是十家換兩家,就是台灣方面目前在中國有七家銀行有辦事處,簽MOU後,可立刻升為分行;增加兩家官股銀行:兆豐金控、台灣銀行;另外,申設辦事處多年的玉山銀行也納入第一批的開放目標,合計十家。而交換來台設分行的兩家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表面上看,十家換兩家,台灣好像佔了便宜,仔細一看,我們是用十隻「小螞蟻」,換來了兩隻「大象」!

大象有多大?中國銀行的總資產高達新台幣三十八兆七千三百多億元,而台灣資產最大的台灣銀行,總資產不過新台幣三兆九千八百多億元,相當中國銀行資產十分之一強。我們換到的十家銀行總資產加起來才十九.七三兆元,只有中國銀行的一半。

針對雙方分行對開「七+二+一家」和「兩家」的傳言,李紀珠「堅決否認」。她認為,家數不是重點,「我們希望能實質對等,」而且,「雙方的impact(影響)要一樣。」

陸資來台已成定局

中國象來了,入股台灣銀行將成趨勢 ,家數多寡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大象來了,會有什麼深遠的影響?
根據個人觀察,在中國總資產排名第二的中國銀行,在去年的工作檢討會中,總行行長李禮輝明白告訴各省分行行長(即分行經理):「台灣設行為我行首要的工作重點。」要求省分行行長統計轄區的台商客戶有哪些,及台商客戶的總公司在哪裡,這兩項工作列為年度考績,且這份名單將交給未來的台灣分行。開人民幣存款戶、直接在台買A股,牽涉到資金位移,對台灣金融秩序影響很大,需要花較長的時間。但,開放中國的銀行投資台灣的銀行、及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來台投資股票,卻是很快就可以實現的。

中國的銀行進軍台灣,最快的方式是買台灣的銀行,而且已經鴨子划水一陣時間了。一位國際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主管指出,中國幾家大型銀行,已經委託當地的投資顧問,針對台灣金融業進行研究,對台灣部分家族色彩濃厚、股權又分散、擅長消金的金控、銀行,興趣較高。

以香港經驗來看,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從香港和中國簽下CEPA(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後,至去年底,中國六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就控制香港兩成金融業資產,金額高達二千四百四十九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八兆元。也就是說,未來開放腳步越來越大,中資入股台灣的金控、銀行將成為一股趨勢。至於QDII投資台股,我方已經開放,等MOU簽訂後,就會有QDII申請投資台灣股市,就像現在的外資一樣。據了解,中國對投資台灣股票相當有興趣,因為台灣龍頭上市公司擁有中國所沒有的技術、及全球的產業地位,包括鴻海、聯發科、華碩等,均是目前QDII鎖定的標的。

在二次金改裡,企圖心最旺盛的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對於MOU後的中國布局也是企圖心十足。
瞄準MOU後的中國金融市場,吳東亮放手一搏,賣掉台証證,換來近新台幣三百億元現金,提高台新金本身的資本適足率,一口氣大幅改善體質。據了解,吳東亮正準備以一百億至一百五十億元現金,在MOU簽訂後,買下中國二線城市的商業銀行,以搶攻中國市場。
「你不要以為二級城市商銀沒什麼了不起,中國一個二級城市的人口,像天津市,人口就等於半個台灣,光是做一個城市的生意就做不完了。」這位台新金高層說。

這次MOU對銀行業是跨出一大步,但對同樣能「升格」為分公司的證券商而言,卻仍然是杯水車薪。因為中國目前只開放外資證券商承銷A股,自營、經紀都尚未開放。也就是台灣在中國蹲了十年左右的證券辦事處,升格為分公司後,還是只能承銷中國A股,而A股IPO相當熱門,中國本地證券商、外資證券商早就搶破頭,台灣的證券業升格為分公司後,能搶到IPO業務,相當有限。 雖然MOU對證券商並非「大補丸」,但卻讓大家對未來較有信心。證券商在公司內部調查員工赴中國工作的意願,有意願赴中國開闢事業第二春的人不少。

二00九年九月底,中國舉行證券從業人員執照考試,結果,國內包括永豐、富邦等證券商都有數十位有意赴對岸發展的員工,赴對岸考試。一位參與這次考試、有意赴對岸發展的證券商中級主管說,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只要吃到一%,就不得了了,雖然經紀業務尚未開放,但證照先考上,一旦開放,就立刻能上線。他們正在準備的就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經紀業務,這是台灣證券商眼裡最肥的一塊肉。

保險業之登陸門檻及合資比率可望放寬

至於保險業,中國已開放外資、中資以各五成持股的合資方式成立公司,目前依「五三二」條款(總資產至少五十億美元、成立超過三十年、設立辦事處兩年以上),赴中國成立合資保險公司有國壽、新壽、台壽保,及產險業的國泰產險。由於「五三二」門檻過高,造成國內壽險業者只有三家取得資格,未能赴中國的壽險業,希望條件能放寬;但已合資成立公司的業者,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前新光海航人壽(新壽和中國海南航空成立的壽險公司)籌備處副主任何力生說:「目前壽險業都卡住了。」

「卡住」的原因有:一、雙方持股均等,誰來主導,容易產生糾紛;二、萬一另一方股東虧損,無法同比率增資,分支據點的擴充將會卡住。對此,李紀珠表示,有關「五三二」或合資五○%,希望透過ECFA協商來突破,但現在我們可以先爭取陸方合資對象不限一家的方式,來突破無法同比率增資問題;因後者是內規,不用透過ECFA協商。以香港簽下CEPA,港股大漲近四倍經驗來看,台灣的ECFA效益,同樣值得期待,而且,從ECFA的角度來看,台灣的金融股真的「太便宜了」。一位大型金控副總形容,MOU讓台灣金融業從不見天日的地下一樓升到一樓,而ECFA,才可能是萬丈高樓的起點。

真有這麼樂觀嗎?前金管會銀行局長、現任實踐大學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副教授曾國烈說:「金融業應將中國視為全球布局的一環,在台灣或其他國家沒有成功經驗的業者,去中國也不容易成功。」

*當螞蟻遇上大象會有何種結果?

2隻中國象來台灣:
中國銀行(38.73兆)、交通銀行(15.54兆)
資產總計:54.27兆

10隻台灣蟻赴中國:
7家已設辦事處者:
合作金庫(2.51兆)、土地銀行(2.06兆)、第一銀行(1.86兆)、華南銀行(1.67兆)、中國信託商業銀行(1.59兆)、彰化銀行(1.43兆)、國泰世華銀行(1.41兆)

3家已申設辦事處者:台灣銀行(3.98兆)、兆豐銀行(2.34兆)、玉山銀行(0.88兆)
資產總計:19.73兆

資產單位:新台幣
註:資產統計至2009年6月30日為止,人民幣匯率以1:4.7165計算。

資料來源:
THN 000540200341415@.com.tw /  TCH 00061005147677900@.com.tw
TCB 0000180872024954@.com.tw

<參考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銀行網站、金管會>

  趙老師 撰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010/03/20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PH.D in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