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趙博士財經專欄之100> 全球正面臨的經濟與金融困境 [打印本頁]

作者: edward    時間: 2020-7-17 15:30     標題: <趙博士財經專欄之100> 全球正面臨的經濟與金融困境

<趙博士財經專欄之100> 台灣與世界其他國家當前正面臨的經濟與金融困境

2020年第1季結束時,全球許多主要股市都比今年初大跌20%-30%,一些精明的市場人士卻抓住季底投資組合會自動調整、資金大量流入股市的機會,搶先布局,不但先平掉空單,且立即做多,使上周美股出現1930年代以來最大的單周漲幅,並促使一些人士宣稱市場已經觸底。市場此種反應,與許多人士仍一味抗拒四項不確定性的心態相一致,而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攸關全球經濟、社會、企業與市場福祉。

這三項不確定性因素包括:

1.肺炎疫情造成經濟「驟停」的時間與嚴重性,事實上將由醫療進展來決定,並不是經濟及金融問題。

2.各國採取擴張政策,對困難的企業與家庭注入現金,以防止流動性問題不致造成更嚴重的破產,這究竟能持續多久?一些財務風險更嚴重的國家,包括新興市場在內,將如何負擔政策性支出?

3.當相互緊密連結的國家、區域與全球經濟「驟停」之後,要重新啟動絕非易事。


在這一波COVID-19(新冠病毒)對全球性經濟與金融造成的嚴重衝擊持續在擴大紓困預算是在已經堆高的債務基礎上加債。2019年底各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可分成三類:

第一類(低債務比):台灣、中國大陸與德國分別為33%、56%與59%,屬偏低者;
第二類(中債務比):美、法、英分別為106%、99%與90%,屬中等財政次字
第三類(高債務比):日本是238%,明顯偏高

Notes: 這些數字還不包括後續可能增發的公債以及已有的民間公司債。

中國大陸二○一七年公司債GDP占比就高達186%。政府在疫後償債時必然「與民爭債」,產生排擠效果。此次各國紓困措施在規模、立法速度及執行便捷度上,也是前所未見,包括提供失業者或受創企業救助、展延貸款,或直接發放現金。

揭櫫目前各國紓困支出規模占GDP的比重(2020),說明於後

中國大陸與台灣的4.7%與5.5%最低;
美國的9.8%次之;
法、英、日接近20%又次之;
德國的33.8%最高。


目前值得各國政府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各國如何彌補疫後的財政缺口,加上這段期間的稅收損失則又是一大挑戰。

至於另一嚴重問題則是諸國所面臨的金融困境情勢險峻,後續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海嘯後,全球跟隨美國,瀰漫一片數量寬鬆。過去十年,美國、歐元區、日本、台灣到中國大陸,各地M2新增數量占GDP的比率都介於2030%之間。在物價平穩下,新增的貨幣確實壓低了利率,但卻沒有等比例促進消費與投資,而是流向股市與房市。可惜前者對GDP的貢獻只有證所稅或證交稅,後者則要造成房租上漲才行。更重要的是,這新增貨幣會因為去全球化,提供通膨最好環境。

在金融面,各國對中、小、微企業及特定產業都提供了各種融資協助。美國的聯準會甚至直接購入ETF、公債、公司債,甚至垃圾級的公司債。這些工具等於在金融市場埋下了未爆彈。

財政赤字與利率困境分析

政府償債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一、發新債還舊債
但這無法降低債務水準,而且希望利率愈低愈好,以減少發債成本。

二、 增加稅收
方法不外從提高稅率、擴大稅基或課新稅。但提高稅率不利成長與稅基擴大,而課新稅也不利成長。至於透過政策鬆綁來剌激經濟,在後全球化時期已是緣木求魚。

三、通貨膨漲
通貨膨漲可稀釋掉政府債務,將由全民吸收,一旦發生,利率必然走高,不利於發行新債,更不利股市與房市之後續發展。此一部份舉美國二戰後作一說明,二戰期間,美國政府大量舉債。一九四○年美國政府債務只有430億美元,一九四五年增加到2590億美元,增加5倍。但同期間,政府債務占名目GDP的比率只從42%增加到114%,增幅則為1.7倍,因為分母名目GDP增加了1.22倍,其中實質GDP成長了75%,但通膨同時也貢獻了40%。一九五○戰後第五年,美國債務水準幾乎不變,但GDP占比卻少25%,原因完全來自通膨,因為同期間美國的實質GDP負成長1.7%。


Glob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 is Coming soon

Finally, 筆者提出以下幾點重要結論
1.新冠疫情給了全球化致命的一擊。過去常說,經濟預測就像天氣預報,向來不準,完美但天氣預報愈來愈準。如果說氣象上有所謂完美風暴,現在是關心會不會有的經濟風暴。

2.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各國際經濟組織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

3.經濟合作發展組織(APEC)認為,全球經濟將下滑7.6-8.5%,歐美尤其嚴重。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失業。美國失業率已創下經濟大蕭條後的新高紀錄。

4.控制疫情固然重要,救失業更重要。各國採多面、多層的財政或金融措施。但疫情過後結果會如何,是個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

5.全球經濟格局在金融海嘯後已改變,包括


(1) 更重視金融穩健而輕忽效率;
(2) 許多企業營收展望惡化,卻又債台高築;
(3) 贏家與輸家的差距更加擴大;
(4) 政府更加介入民間經濟活動
(5) 「去全球化」的趨勢等重大衝擊

族繁不及備載,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充滿諸多挑戰。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17- July- 2020







歡迎光臨 趙永祥博士(Dr.Chao Yuang Shiang) 學術論壇(Global Forum) (http://edward.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