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如何「知苦」而能「離苦」? [打印本頁]

作者: edward    時間: 2020-2-13 12:16     標題: 如何「知苦」而能「離苦」?




如何知苦而能離苦?



如何「知苦」而能「離苦此一主題分享個人的修行體悟如下:


「苦」如果講得更清楚一點,應該說是「知苦」。知苦實在是任何人發心修行的先導。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出生在這個世界,也是因為體會到人有生、老、病、死的苦而離開王宮,尋求離苦解脫的方法。


世尊苦行了六年,最後徹底覺悟樂苦兩極端都非解脫之道,完成悲智具足圓滿,尊稱為佛,樹立了「知苦」是修行得解脫的榜樣,為後世千千萬萬人所仰慕,為我們的模範。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知道苦,才不是苦,他是應該值得恭喜和慶幸的。



一個人不知道苦,那才真是苦,往往會後悔莫及。年輕的時候,身體強壯,儘貪口味上的刺激,酒、肉、煙、咖啡、濃茶,毫不顧忌,一旦發現胃出血,照X光說是胃潰瘍、胃癌,趕緊停止喝酒,可惜已經遲了。這裡不過是舉一個例子,如果舉一反三,這類日常生活中的悲劇,真是道不勝道!



佛法中概括的說,苦有八類: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提出幾項值得深思之問題:

一般而言,人都有「求不得」苦之經驗! 「求不得」苦的意義非常廣泛。
例如:小孩跳躍著跑進房來,伸手向媽媽討糖吃,媽媽說:「NO!」小孩嘟起了嘴,眼淚汪汪地慢慢走開,這是求不得的苦;


失業了,找事做,東碰釘子,西遭冷眼,這也是求不得苦;


家中老小四口,靠救濟金不夠,眼見孩子們日漸瘦弱,心中儘是難過,但苦無辦法,這也是常見的求不得苦。


這些求不得的苦還是合理的苦,至於情場失戀,賭場輸錢,官場失意,商場虧本,則更可以使人傾家喪身,這種求不得苦,往往是貪心愈重,苦痛愈大。


自古以來,不分中外,這類例子,真是舉不勝舉。

「你到佛門寺院為的是什麼?求神拜佛,誦經唸咒,為的是什麼?

修淨土、參禪、學密又都是為什麼?」


說是好奇,在最初接觸佛法的時候,也許有些好奇的成份在內,可是這種成份不會持久。所以極大多數的人之所以學佛,都是因為明白了人生有痛苦,而想求離苦解脫的方法。



有人說,佛法會教您這種離苦解脫的方法,所以您來信佛教,發心修行。到佛門寺院也是為了要多瞭解一些佛法的內容,多懂一些修行的方法,對否?



所以「知苦」而後發心,要尋求滅苦的方法,有了方法,您再依照這方法去學習、去精進,我們就稱為「修行」。知苦、發心、修行三部曲,為方便解釋起見,作為第一階段,而苦是這一階段的前導,是主因。


所以:懂得知苦並且接受苦的人是值得被恭喜慶幸的。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13- February- 2020








歡迎光臨 趙博士學術論壇(Academic Forum) (http://edward.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