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標題: <趙博士財經專欄之79> 台灣經濟應走「供給側改革」路線 [打印本頁]

作者: edward    時間: 2016-9-20 08:00     標題: <趙博士財經專欄之79> 台灣經濟應走「供給側改革」路線


台灣經濟產業前景不佳、投資不振 應走「供給側改革」路線




台灣經濟的病因,人人都能指陳一二:過度集中、依賴電子中上游產業,代工為主、升級不足,過度競爭、微利搶單,因而導致產業前景不佳、投資不振、低薪難解。新政府的「五加二」創新研發計畫試圖打破窘況,用意良善,但似乎缺乏全面性的關照,容易流為一個個看似相互協力,卻也容易相互掣肘的計畫。


台灣當前所需要的經建規劃,應該要有一個更上位的指導概念,更需要有資源盤點、重整重置的整體思維。雖說新政府有「創新、就業、分配」的執政目標,但如何以「五加二」計畫來落實,則顯得缺少全盤方針。


大陸與台灣經濟、產業發展路徑相似,遭遇全球經濟衰退,面對的挑戰不會比台灣少。大陸當前的「十三五規劃」與其中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可作為台灣經建規劃的參考。
「供給側改革」是大陸十三五規劃的經濟工作主線,目的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也要解決其國內生產過剩的問題,優化現有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確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以滿足需求,進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


根據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要削減製造業過剩產能,「去庫存」要消化房地產住宅存量、「去槓桿」要消除銀行和非金融企業債務及政府債務,「降成本」擬防止工資上漲超過勞動生產率提高、完善價格機制以降低企業成本,「補短版」要彌補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強農村和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


這「三去一降一補」是共通性的原則方針,並沒有特別針對特定產業。以台灣的術語來說,就是「功能別」而非「產業別」的政策,當然也就與我們的五加二創新研發計畫大異其趣。


對於台灣而言,「供給側」也面對類似的問題。當產業過度單調集中,又多數處於與對手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時,就出現過剩產能的問題,太陽能產業只是率先吹起了警示的號角;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大廠茂迪因訂單急凍擬縮減200名人力、約總員工數的4%,震撼業界。太陽能業遭遇的困境,其實是台灣產業深度鏈結全球經濟的縮影。

台灣產業過去因全球景氣佳而輕易受惠,如今因景氣不佳而容易受害。景況好時,我們容易因嚐到甜頭而怠於改變,而當景況差時,能否判斷未來、勇於改變,才是價值所在。我們窮盡生產資源,面臨五缺問題,卻創造不出像樣的附加價值,顯示資源被無效率的運用,存在許多無效率的產業或產能;我們的人均碳排量在全球名列前茅,顯示我們的生產活動仍存在不夠環保的高汙染狀況。這些不是單一產業的特定現象,當然需要整體解決方針。


因此,台灣也需要自己的「供給側改革」-同樣必須致力減少無效供給、將有限資源用於擴大有效供給。「優化現有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確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既是中國大陸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對台灣而言,難道不是更迫在眉睫的課題?


結語中國大陸總書記習近平在日前G20峰會上指出,中國正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出發,主動調節供求關係。他也呼籲各國應該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調整政策思路,作到「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並重」,「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改革並重」。


如不以人廢言,習近平主席的談話也有可供參考之處。

一來,台灣必須根治的老毛病正是「重短期輕忽中長期」,「重供給輕忽需求」;

二來,正為經濟成長動能不足煩惱的台灣,若想要「穩增長」,則「去產能、調結構」其實是必須勇敢面對的課題。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in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20-September-2016




歡迎光臨 趙永祥博士(Dr.Chao Yuang Shiang) 學術論壇(Global Forum) (http://edward.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