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趙博士財經專欄之42> 台灣保險市場的西進政策及影響(I)


<趙老師財經專欄之42>

專題研究:台灣保險市場的西進政策及影響(I)




      趙 永 祥 博士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財務資訊與金融系助理教授



一、前言


在台灣的保險市場中,國人的投保率已達200%,亦即每個人平均投保2張保單,總計國內有4600萬張左右的壽險保單,是全世界購買保險最多的國家之一;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引用瑞士再保公司的調查,台灣2007年的保險滲透度為全球第一名,也就是台灣每人平均收入,花費在保險費所佔的比例世界第一。然而,台灣每人平均壽險保額約僅有100萬元,人壽保險的規模是相對不足。


另外,在2011年以前,也就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在台灣保險市場中的富邦金控買下ING安泰人壽,英商保誠人壽以1元價格出售其在台子公司的所有資產給予中國人壽,荷商全球人壽也出售其在台股權給美孚建設投資的中瑋公司,潤成投資向AIG買下南山人壽,以及大都會的標售案等,亦即自2008年以來,國內已有五家大型的外商保險公司出退出台灣市場,顯然台灣的保險市場發展有其潛在的問題。  


然而,國際經濟雖然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使得2009年全球壽險保費收入下降2%,但大陸的壽險收入卻反而增加了18%,其他險種收入亦有不錯的成長,顯然大陸已成為全球保險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國家;此外,2009年,大陸壽險市場滲透率僅2.4%,較其他超過10%的成熟國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隨著大陸保監會相繼公布相關法規,外資保險公司在大陸市場已開始穩定發展,促成大陸保險市場日益崛起,巨大的市場潛力,已使得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另一方面,隨著大陸保監會相繼公布相關法規,外資保險公司在大陸市場已開始穩定發展,促成大陸保險市場日益崛起,因此,台灣保險業的西進大陸政策,對國內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影響甚大。

二、台灣的保險市場 


有關台灣的保險市場可分為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業的困境、保險業的優點,以及保險業的缺點等幾個部分來做說明。


(一)保險市場的發展

台灣於1945年開始設立本土保險公司,為了避免供過於求帶來的盲目競爭,而於1963年底,禁止再新設保險公司;爾後,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大抵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來說明,即:



1.
封閉時期(1964-1980年):

這個時期的台灣保險市場仍處於封閉階段,不僅限制了保險市場的發展,而且在保險業的保護政策以及不健全的保險法規下,導致保險商品價格的僵化,也不符合市場的需求,保險市場的發展極為緩慢。


2.開放時期(1981-1993年):

在國際市場的壓力下,台灣保險市場逐漸對美國採取開放的方式,1981年,政府批准美國保險公司得以在臺設立分公司,但仍嚴格限制其經營範圍;1985年,財產保險的經營範圍放寬到合資企業財產,擴大了保險市場的經營;1986年8月,美國保險公司在臺開展各種保險業務,並在臺設立分公司,但對美國保險公司的進入仍有各種限制性要求。


3.拓展時期(1994-2000年):

九0年代以後,台灣保險市場逐漸調整為全面性的開放,並允許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之保險公司在臺設立分公司,也對內開放保險業,這也是自1963年以來,台灣首度允許本地投資人新設保險公司。


4.飽和時期(2001-2010年):

保險業務開放政策充分發揮作用以後,本土和外資保險公司的激烈競爭,對保險產品的推出、服務的改善,以及台灣保險市場規模的擴張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保市場全面開放以後,由於外資保險公司的競爭,壽險產品逐漸多樣化,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等保障型保險備受重視。此外,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的影響逐年擴大,民眾對老年保障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年金保險應勢而生。


5.後ECFA時期(2011--)

台灣保險業競爭激烈,加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全球,使整體保險產業之體質更加脆弱,資本適足水準大幅下滑,造成風險性金融資產價格驟降,國內保險業受此影響,獲利及淨值水準同步滑落,也造成歐系外資保險公司相繼撤出台灣市場,國內體質偏差之業者難以尋覓有意增資之金主。另外,由於34號會計公報要求業者須在財報上確實反應金融資產之跌價(註1),因此,業者之財務報表普遍惡化,必須另謀補救之道,因而有兩岸簽署ECFA的主張。


根據第三次江陳會洽簽之「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保險業赴大陸設點不受簽訂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的限制,但大陸限定保險業者赴陸設立據點,須符合「532條款」的規範,而保險MOU簽訂後,除了可能使國內保險業者符合赴陸資格之機會增加外,大陸業者來台投資之大門亦將同時開啟,因此,當2010年6月29日兩岸正式簽訂EFCA,並以2011年1月1日早收清單開始生效,兩岸並進入後ECFA時期以後,對國內保險業的發展之影響至深且巨。



(二)保險業的困境與挑戰


大體而言,台灣的保險業可分為人壽保險與產物保險兩大類,根據中央銀行資料顯示,截自100年2月底止,本國人壽保險公司有23家總行、129家分支機構,以及7家外國人壽保險業分公司;本國產物保險公司有14家總行、170家分支機構,以及6家外國產業保險業分公司;此外,本國再保險公司1家,國外再保險公司則有2家。由於台灣幅員有限,保險家數相對較多,對台灣保險業的發展相對不利,茲說明如下。


1.保險市場已近飽和

大體而言,保險業的發展主要是根據保險密度、保險普及率等各種指標的良窳來加以認定,而隨著國人所得增加,國內保險業發展亦日趨成熟,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統計,台灣保險業的保險密度(意指:平均每人保費支出)、保險滲透度(意指:保費收入占GDP比率)、保險投保率(意指: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有效契約件數對人口數之比率) ,以及保險普及率(意指: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有效契約保額對國民所得之比率)等,其數值不僅快速成長,而且在世界排名均名列前檔,說明了台灣保險市場發展已臻於完整的事實。


另外,依據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insurance Company)於2010年公布之2009年全球保險業排名中,台灣產險密度494.9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保險密度為2752.1美元,全球排名第18名;保險滲透度以16.8%為世界第一排名,比第二的荷蘭為13.6%領先幅度達3.2%。故知我國保險市場的競爭激烈,同時市場也已經飽和,未來的業務成長空間有限,而這也是外商保險公司紛紛退出台灣保險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2.保險「利差損」日愈嚴重
 
對保險公司而言,保單的多寡是檢視營運良窳的主要依據,因保險公司是靠保單與投資的利差獲利,然而,當保單預定利率高於實際利率時,二者間的差額利率即產生所謂的利差損。過去的高預定利率保單相較於目前市場的低利率,使得保險公司須負擔利差損帶來的壓力,預定利率高,則保費低;預定利率低,則保費高。除保險市場的飽和問題外,台灣低利率的環境,也打壓保險業者的生存空間,低利率的環境使得保險業者面臨嚴重的「利差損」,加上2008年金融風暴的衝擊,壽險業投資收益嚴重惡化,投資報酬低於長期保單平均利率所產生的「利差損」,讓壽險業的經營更加艱困。


3.法令對保險投資範疇的限制

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之相關法令中,對於保險基金的使用給予很大的規範,如法規限制海外投資的比重,使得保險資金配置無法達到最大效率,約制業者投資策略,加上長期低利率因素,使得當前我國保險業所面臨的嚴苛挑戰。


(
三) 台灣保險業西進的優勢

  
台灣的保險業營運市場已趨近飽和,為了爭取永續經營的契機,西進大陸是重要的選擇之一,而保險業到大陸的主要優勢如下,即

1.保險經驗豐富:台灣業者已發展超過50年,理論與經驗均已進入成熟階段。


2.保投率較高:台灣投保率從早期的30%提昇到目前約140%,投保率高。


3.相對優異的保險技術:台灣保險行銷人員的「Know how」及經驗佳,制度及經營模式均上軌道,且人才聚集,普遍優於大陸。


(四)台灣保險業西進的劣勢

台灣保險業西進大陸發展的過程中,有其必須面對的劣勢,也有其必須面臨並解決的一些問題,包括:

1法令政策不定:大陸政策不定,適法性不足,是造成台灣保險業者以及相關人才西進最大的阻力。

2.保險觀念尚未普及:大陸人民的保險知識不足,也缺乏相關的法律保障。

3.金融市場不夠健全:大陸保險業者所能使用的投資工具很有限。

4.保險銷售方法類似:台灣擁有與大陸同文同種的優勢,銷售的方法與台灣類似,為求突破或發展,在做法上必須有所修正。

5.發展趨勢不同:大陸保險市場是屬於跳躍式發展,台灣則是漸進式發展。


6.競爭性不同:兩岸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台灣必須跳脫自我的模式,才能在大陸保險市場占有相對優勢的地位。

三、中國大陸的保險市場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限制了保險產業的發展,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改革,以及保險市場的迅速成長,影響大陸保險市場的發展甚巨。事實上,中國大陸保險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與開放,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甚至已迅速成長為世界關注的朝陽行業;對全球的保險業而言,中國大陸的保險經營仍是一塊尚未完全開發的市場,龐大的人口規模、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推進,以及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為中國大陸的保險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中國大陸保險市場的發展,主要是具有四項特點,即:


1.經營主體迅速增加

2.市場格局發生變化,股份制公司的市場占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3.産品結構有所調整,新種保險與新契約保費已成爲壽險業務增長重點;

4.經濟效益逐年提高等,說明了大陸保險市場的日愈重要。


此外,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後,逐漸開放其保險市場,在台灣保險市場過度競爭激勵下,前往大陸發展已是台灣保險業無法抵擋之趨勢,而西進取得執照,更是坐擁在大陸各地執業的機會,亦即台灣保險業必須先有充分而周全的準備,才能順利進駐大陸的保險市場。



To Be Continued.............



趙夫子 合十

2011/06/07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PH.D in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