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禪與管理系列之四:以禪學為主軸的中國智慧式管理




禪與管理系列之四:以禪學為主軸的中國智慧式管理


因為禪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並且是漢民族文化思想智慧的集大成者。有「世界禪者」之稱的日本禪師鈴木大拙認為,「禪是中國的實際精神和充滿高遠思索的印度形上學的牢固熔接」。我個人認為,漢民族文化的根基就是禪文化,禪文化把印度佛教文化徹底做了改造,變成中國式的宗教思想。禪文化的誕生也符合中國人的思維創造模式,就是以「實際精神」來吸納外來文化,再進行改造和創新。



禪文化在五世紀末的中國開始顯露雛形,至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從最早只是佛教里的一種修行方法,到以佛學為基礎,融合了中國的道、儒文化和實用精神,發展成為有自己的理論、方法及傳承體系的思想宗派。尤其是「眾生皆是佛性」「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見性成佛」「當下即是凈土」等提法,更是使禪從佛教的森嚴神秘和遙不可及之中走出來,融入文化藝術和大眾生活中。後來,百丈懷海所設立的百丈清規把「節儉」和「勤勞」確立為禪宗新經濟倫理的兩大支柱,對中國老百姓行為的影響極為深遠。迄今為止,全世界很難找到另外一個民族有中國人這麼勤勞,有中國人這麼節儉。



今天我們說對禪文化繼承和弘揚最好的是日本,但世人皆知,禪是從中國傳入日本,並且深深影響了日本文化和經濟社會建設進程的。即便今天大家所說的「工匠精神」,也並不是日本民族原有的,中國早在2300年前就有對「工匠精神」的描述、中國也曾經是世界聞名的工藝藝術品大國。這些都說明禪文化、禪精神其實一直都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生產生活方式中,已經是中國人精神底蘊的一部分。而且,禪最鮮明的特徵是它本身就具備時代性。禪強調超越語言與思量、超越哲學與理性、超越物與我的分立,使人與自然、人與自心、人與他人達到無隔無障的和諧境界,這種追求是超越時空的,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文化中都是「時尚」的。所以,今天我們需要的只是「擦拭」或「重拾」而已,使禪的智慧與我們的商業文明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重放光彩。


如果我們能夠澄心淨慮、清心寡欲的去面對問題,問題卻能迎刃而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能夠面對應負的責任,應繳的款項,不逃避,不文飾,不諉過,負起責任,付清款項,頃刻之間他就感到輕鬆愉快、心無掛礙、心安理得了。所謂迎刃而解就是找到問題,認清問題,面對問題, 進入問題之中,謀取問題解決之道,然後解決問題。當然要點是真實的認清問題,不扭曲事實,撥開雲霧, 就問題發生的真相,以及問題根本之所在,直指問題的核心,勇敢的掌握之,機智的處理之。無疑,生活是複雜的,問題也許更為複雜,面對問題顯然需要透析的眼光與悟覺的智慧。不但如此,我們還需要一項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來化解問題或承擔問題,力求心靈的所安,精神的自在,不為物役,不為欲累。這樣的智慧是中國哲學中的道的智慧,也是中國哲學中禪的智慧。此一智慧就其沉潛高明處說是道,但就其灑脫靈活處言是禪,道是宇宙生命的發揮,禪是人心靈性的顯露。




中國禪學所說的禪悟超越機械,創新系統的能力。事實上,這個角色是雙重的,一是超脫,再是重生。合起來看,應該是一種脫胎換骨的轉化與提升。但這卻不是從現實中逃脫,而是腳踏實地面對生命之流,創造新的生命。從這個意義說,禪悟有積極進取的一面,但卻往往為人們所忽視。人們以為禪悟是悟覺了生命的虛無,把一切還歸於寂。但這只是就原始的佛學來界定禪學的。禪學是中國佛學,是結合了道家的宇宙大化的精神發展出來的。是把大乘佛學無執的空性與道家自然的生理結合在一起的人的心靈真實的發用,更顯示心靈與世界真實的內在關連:心靈的迷幻也就是世界的迷幻,世界的真實也就是心靈的真實。




人們如果問人的心靈究竟是什麼就不能不就中國道學的心性之學來回答。心靈是活動,一方面憑藉人的性能實現它的理解與行為決策的可能性,另方面也能直接透過睿智表達宇宙真實之理。故有心即理的認識。但更重要的是此理一方面是潔淨精微的,不著行跡,另方面卻是生生不已之道,與氣的世界密切相關。這就說明了何以禪悟具有超越與切入、捨棄與創新的雙重性格與功能。因之也是與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的易學相互呼應的。明末智旭大師以禪解易,寫了《周易禪解》一書,同理,禪之為禪也可以用易之理來闡釋的,可名為“禪學易詮”。 禪宗發展的傳統中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即佛行” 的慧能壇經的再入世精神,也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規直截了當的實踐精神。



    西方工業文明的思想源泉是新教倫理,馬克思·韋伯所著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對此作了很詳實的描述。與新教倫理相比,禪思想與之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EX:新教倫理「履行天職、節慾、積累財富以侍奉上帝」的理念與禪宗「入世修行」及「勤勞」、「節儉」、自然樸素的理念,對形成資本主義精神的作用機理是相近的。不同之處在於,新教更關注外向型價值,履行天職、積累財富以侍奉上帝,以改造外部世界、實現外部價值為目的。同時,新教倫理尊重自然分工與合作,強調要安心本職工作。依靠合理分工的職業精神,西方的人比較容易組織化,這也正是工業文明時代基於分工理論的企業效率和活力的源泉。




Written by Dr. Chao Yuang Shiang (趙永祥 博士)
Faculty in Dep. of Finance, Nan Hua university
(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財務管理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

20- February-2017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凡事唯有投入,結果才能深入; 凡事唯有付出,結果才能傑出;
凡事唯有磨鍊,結果才能熟練; 凡事唯有不煩,結果才能不凡。
能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 能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你雖不能改變環境,但卻可以轉換心境;你雖不能樣樣勝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Dr. Chao Yuang Shiang (PH.D in management), Assistant professor,Dep.of Finance,Nanhua University,Taiwan.
website:amazon.com/author/drchao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